
喜茶门店制作完成的饮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很多文章分析过茶饮行业的进阶和变革,也试图还原喜茶等新茶饮品牌的成功路径,你觉得这些文章说中了多少?
聂云宸:无论是关于我们公司,还是关于整个行业的文章我都有看过。实话实说,我觉得有一些是蛮天真的。
一些文章有方法论的问题。比如,有人可能在一家门店蹲守几小时,记录下它的客流量、出杯率,然后预估它很赚钱,但实际上未必如此。 从外面观察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可不是真正全面的角度。有一句话叫不跳下水,就学不会游泳。我现在所有的想法,都是在“跳下水”之后才开始有的。我开了店之后又花了半年,才终于可以做出好喝的东西,因为有了客户的反馈。而创业之前我研究了整整半年的产品,开了店之后,生意却非常差,因为之前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岸边”上去做的。
另一个最主要的错误的是很多人想去分析新茶饮的壁垒是什么。很有趣的是有些人把壁垒神秘化了。可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靠护城河或者说壁垒打赢的,最终还是要有策略。所以,首先,不是有个护城河就万能了。第二,我看有些人说护城河是供应链,还有人说是运营,可我认为护城河不是单个企业主观决定的,应该是行业客观存在的。我们这种消费类行业只有两种壁垒??要么最终成为一个轮子一直转,不断反向影响上下游,从而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最终实现强者恒强的超级平台,像美团、天猫、京东、亚马逊;要么成为一个品牌本身就是壁垒的超级品牌,像可口可乐、星巴克、麦当劳,又或是那些奢侈品牌。
我相信品牌才是核心,它不仅是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核心的壁垒,就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有很好的供应链、营销、运营,但是始终会有很大的差别。
界面新闻:那你赞同茶饮行业这七年的竞争在于比拼升级的原材料吗?
聂云宸:我看过一些分析说七年前是原材料的变化让竞争升级,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们一直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看如何把事做得足够好,比如我们认为店不应该太小、太狭窄,或者这杯茶不应该用奶精。在七年前,我会觉得原材料的升级是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之前用的东西真的很垃圾,我只是本能地做出改变。我没有指望用了这些原材料后,消费者会排队,我们会成功,甚至我当时会觉得,即使用了这些好的东西,消费者也不会买账。竞争升级最主要是因为消费者觉得改了材料的产品好喝。
界面新闻:所以比拼的重点在于“好喝”?
聂云宸:不是,是整体的好。这个“好”包括很多方面,你要把事情每方面都做好,至于哪一方面可以长出花来,顺其自然。
所有的那些干货文章都希望能够为成功找到一把钥匙,但有时候它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很多人以为用了好的原材料就一定成功,但不是的。只是我们用了很好的材料,而好喝这一点恰好开出了花。
界面新闻:不加盟也是很多干货文章中常提到的喜茶的“钥匙”。为什么坚持不接受加盟?你觉得找加盟和喜茶想要打造品牌之间一定是相互矛盾的?
聂云宸: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现在肯定不会做加盟,但我从来没有觉得做品牌跟加盟是矛盾的。现在很多人把它作为一个教条,这很可怕。
我之所以不做是我个人的主观原因,有一些非理性的感情原因,就是不想做。我们公司的文化,不论好坏,都是我决定。我并不是认为我一定要管这个公司,而是我非常确信,尤其是在创业的前几年,只有我可以把这件事情真正发展起来。因为有了加盟商,当他分管自己的业务,他个人的性格和文化就会影响到那一小块的所有的员工,最后会体现给消费者,尤其当早期品牌的核心不够强大时,这很可怕。后期如果像麦当劳这样核心非常强大了,那核心就可以压倒加盟商的文化输出了。
界面新闻:你觉得奶茶或者说针对年轻人的茶饮,不是一种会过时的风潮,而是可以延续很久的经典?
聂云宸:对。我在决定创业项目时,起码想了半年多。我希望做的东西是具有普世性的,就是它不仅有落地的可能,也在国内或者国外都有发展空间。就像如果你让我做咖啡,我觉得我们再优秀,可能可以做成中国市场的第二名,甚至是第一名,但很难做成全球的第一名,因为别人很难相信这个世界最好的咖啡来自于中国。
但是对于茶饮,我们有信心,如果我们做得好,它可以覆盖到全世界。我们相信茶饮的需求是非常底层、非常大的,不像有些东西很好吃,但是一年可能买不了几次。很多人经常会想要喝一杯东西,在外面也好,在办公室也好,我自己就是这样。只不过基于底层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更锦上添花的东西。

喜茶与阿华田推出联名茶饮和面包产品从产品、包装、宣传等方面做了统一策划 图片来源:喜茶微信公众号
管理者与创始人
聂云辰的办公桌下,摆放了许多还没有来得及扔的半空杯子,那些都是喜茶正在研发中的新品,聂云辰都要试喝个遍。
喜茶媒体公关高级总监霍玮曾供职于一家世界500强快消企业,在加入喜茶后,最让她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在一次高层会议上,不断有同事把几十款欧包和茶饮新品送来让聂云宸试吃,而聂云宸真的一一尝了??尽管如今的喜茶已经有了齐全的部门和明确的分工。

喜茶门店员工工作场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创业到现在7年了,你现在定位自己仍然是创业者,还是变成了管理者?
聂云宸:我认为自己是个创始人,这很关键,我要做好创始人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