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从地勤到空勤:老兵圆了“飞行梦”

来源:解放军报 | 作者:马 振 吴骁峰 李 智 | 发布时间: 2024-09-09 17:45:07 | 641 次浏览 | 分享到:

  深夜,第76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苑玉强“起动”直升机:放下旋翼刹车手柄、后拉停车把手、关好舱盖、检查操纵面板……

  这一系列操作步骤,并非在驾驶舱内完成,而是在苑玉强宿舍里。只见他端坐在床上,盯着墙壁上的直升机座舱图,脑海中复现直升机起飞前所有细节。

  睡前进行模拟训练,这个习惯苑玉强已经保持了4年多。直升机开车的步骤,他不知“面壁演练”了多少遍。

  今年4月8日,模拟变成了现实——30岁的士兵苑玉强,以空中机械技师的身份登上新一代直升机,坐在两名飞行员中间,完成了开车操作。

  空中机械技师与空中机械师同为机组成员,担负着维护管理战鹰的职责。在地面,他们要负责直升机的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在空中,他们要协助飞行员飞行,判断故障、处置特情。

  在陆军航空兵部队,只有空中机械技师、空中机械员、舱门射手等士兵可以作为空勤人员,执行飞行任务。其中,空中机械技师这一岗位技术要求最高。

  从一名普通列兵成长为一名空中机械技师,苑玉强用了12年。

  追梦路上困难重重,但苑玉强以无比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决心,一步一步走了下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飞行梦”。

  放飞

  融入直升机轰鸣着的“钢铁之心”

  期待已久的上机首飞日,被苑玉强自己主动申请延后两周。

  这次飞的是某新型直升机。新机模块化程度高,这意味着空中机械技师需要掌握更多理论知识。“我想再多研究研究,然后上机飞行,确保首飞100%顺利。”苑玉强说。

  两周后,苑玉强迎来了自己的首飞日。登机,准备开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旋翼桨叶的破空声,透过飞行头盔传入耳中,直升机的振动通过双脚传向身体的每一部分,显示屏上的各项指数不断跳动……

  感受着这些声音、震动、画面,苑玉强仿佛融入直升机轰鸣着的“钢铁之心”。他监控着直升机的各项参数,不断向飞行员传送一道道开车指令。

  此前,苑玉强曾无数次想过坐在驾驶舱里的场景——透过云层俯视广袤大地,胸中激荡“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可当这一天来临,苑玉强发现自己根本无暇顾及窗外的风景。他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显示屏上。他需要时刻紧盯各项数值的变化,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这是一次编队飞行训练,苑玉强需要帮助飞行员观察编队位置情况。也许是第一次升空的缘故,每当僚机脱离视野范围,苑玉强就紧张起来。2个多小时的飞行,他悬着的心一刻也没放下。

  降落时,一阵风吹过,直升机发生了晃动。副驾驶员此前飞的是老机型,还不太适应新机型的操作。一不留神,他将驾驶杆稍稍拉“过”了。

  耳机里传出语音告警,苑玉强瞬间开始关注旋翼转速、液压数值。

  飞行员很快修正直升机姿态,数值恢复正常,苑玉强松了口气,同时也留了个心眼——落地后,要着重检查下操纵相关的部件和附件。

  落地,飞行员们相继离场,苑玉强带着保障机组进行飞行后的机务工作。

  回到宿舍已过零点,苑玉强依旧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他在这天的备忘录上写下3个字:新起点。

  以前,从起飞到降落的这段时间里,直升机是不属于苑玉强的。他只能等待直升机落地,听空勤人员讲述天空中的事。如今,跟着直升机一起飞行,他便拥有了直升机的每时每刻。

  起点

  从向往到奔赴,是一次抉择

  11岁那年,苑玉强放风筝,一架飞机掠过天际。他顺着风筝线望上去,麦粒大小的飞机留下一条长长的白线,像是将天空划出一道口子。遥望触不可及的飞机,苑玉强冒出一个想法:“我能上天飞翔吗?”

  那一瞬间的想法像风筝一样,缓缓飞向天际……

  2015年,下士苑玉强在一位领导的建议下,报考了陆军航空兵学院,成为一名士兵学员。

  来到学院,苑玉强才知道,陆军飞行员和空中机械师都由军官担任;士兵通常负责地勤工作,统称为机务兵,主要担负直升机的维护保养、定期检修等任务。

  “想飞,除非提升为空中机械技师。”一次聊天,学员队队长告诉苑玉强,负责地勤的机务兵可以通过“提空”执行飞行任务。

  “提空”两字,瞬间在苑玉强的脑海中炸开——我要“提空”,跟着战鹰飞行,这就是我的梦想。

  其实,不只是苑玉强,几乎每一位来到陆军航空兵学院的士兵,都有这样一个梦想。

  苑玉强的徒弟、二级上士张东山至今记得第一次看到直升机起飞的场景。战鹰统一悬停,一架接着一架放飞,巨大的轰鸣声掩盖住周围的一切。风浪一股股袭来,不断拨动他的心弦。张东山不由得低下头,防止帽子被吹飞,但又忍不住抬起头,多看几眼直升机。

  都是热血男儿,谁不向往蓝天?然而,逐渐了解直升机后,大多数士兵“提空”的想法会慢慢淡去。

  原因有很多——有人无法适应抗眩晕训练;有人恐高;有人不喜欢太被约束,毕竟空勤人员连吃什么都有规定;有人担心危险,“离地三尺,人命关天”;也有人心生敬畏,发现专业知识学得越多,感觉自己不懂的越多……

  从向往到奔赴,是一次抉择。空中机械技师要能应对直升机可能出现的所有特情。“反应慢的人也不行。”苑玉强说,直升机通常是低空飞行,遇到特情,必须瞬间完成判断和处置。

  苑玉强不恐高也不晕机,学习能力强,反应也快。对他来说,实现“飞行梦”,最需要的就是努力和坚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