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CC社区里也有很多有趣的活动,“灵感食堂”是NCC每周四晚上的固定节目,大家围坐在一个房间里,聊一聊自己在过去的一周收获了哪些灵感和体会。我喜欢这种生活。
NCC社区不大,只能入住三十几个人,流动性很强,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非常紧密。这里有传统的数字游民,有来做社会调研的学生,也有gap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翻译、life coach、web3、塔罗……我记得每一个人的职业和名字。
这次回国,我去很多城市见了很多朋友,发现大家都在聊买房、结婚、生子,但这些话题在NCC社区里基本不会被提起。
我想,或许是因为有相同价值观的一群人聚在了一起,大家本来不认为买房、结婚、生子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情,聚在一起后自然也不会谈论。有人去过巴厘岛、越南,会分享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有人聊女权主义,聊我们心中理想的社区,也可以单纯地聊聊咖啡、聊聊酒。这里的人似乎处于逃离主流叙事的状态中。
在英国我的社交圈比较小,没有什么机会认识新的朋友,有时候参加一些活动,发现大家都是互相加个微信就走了,之后也不会再联络。数字游民社区提供了一个让大家真正了解彼此的场域,让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亲密互动的可能性。
我还记得在NCC社区里,一位朋友第二天就要离开,但她的房间已经到期,没有床位了,于是她住进我的房间,我们躺在一张床上聊天。虽然我们认识的时间并不算长,但生活中不是经常会有这样亲密的时刻。
离开社区后,我能感受到我和她其实拥有不同的生活,唯一能做的也只是经常问问她最近在做什么。但我相信如果有一天再次见面,我们仍知道彼此是朋友,不会“相忘于江湖”。
不过,我不会为了做数字游民而去做数字游民,因为我并不喜欢经常更换居住地的生活状态。我希望能与当地人建立真实的连接和互动,不要一直漂浮。太短暂的“游动”就像旅行,总是从一个打卡地到另一个打卡地,在酒店不停地开箱子、关箱子。
对职场的倦怠、对工作意义的找寻让我来到了数字游民社区,而在这里,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回到英国后,我仍在思考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职业内容与生活方式,虽然不再追求升职加薪,但对自我挑战的渴求并没有从我心中消失,或许未来我还会试着“游动”起来,去东南亚、去自己创业。
我还走在探索自我的道路上。
“意识到我的人生不是只有工作”
讲述人:张钰,34岁,在安吉DN余村居住一周
裸辞、gap之前,我是一家新能源企业的HR,996是常态,每天在单位加班到很晚,有时回家还要加班,星期天也要在家里写一整天的报告。
当时公司正处于发展期,内部秩序混乱,同样的一项工作,我要用不同的格式写好几份材料去多头汇报、交叉汇报,不同领导要求不同,周报日报要求不同。这些重复的无意义工作不产生什么实际的价值,也没法去解决问题。我觉得非常内耗,好像自己只是一个工具人。
我觉得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很复杂,公司里总会形成一些利益圈子,如果自己不站队,会被慢慢边缘化。一不小心得罪了某个人,就是得罪了一个利益体,相同的工作表现会得到不同评价,这个领导看自己顺眼就夸自己做得好,那个领导看自己不顺眼就觉得自己不行。
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状态下,我觉得情绪低落、没有精神,眼睛里没有光,甚至还会把不良情绪带回家庭。当时我的孩子已经五六岁了,但我没有时间陪伴他。所以2023年年初,在工作了六七年后,我决定裸辞。
刚辞职时,我对未来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打算,之前一直没时间去接触额外的信息,裸辞后我希望寻找新的方向和可能,就去了解了很多不同的职业方式,看到了数字游民。正好碰上RW实验室在招募有HR背景的共建者,于是在4月份的时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他们。
RW实验室是一个线上数字游民共创型社区,为数字游民提供信息整合和支撑服务,与很多线下数字游民社区有引流和推广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安徽、成都、海南、大理的社区一起做共居活动,并且通过内测机会,拿到了DN余村的优惠入住名额,在那里短暂地住了一周。
2023年6月,住进DN余村之后,我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RW实验室的线上治理,负责组织机制的建立,同时参与一个新手营项目。其实这不能算是一份“工作”,因为没有薪水、没有雇佣关系,RW实验室还不是一个营利性组织,我们核心共建者大约二十几个人,都是在为爱发电。
但我喜欢这种状态,大家开放地讨论,友好地交流沟通,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的,没有科层制的上下级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是因热爱而来、因热爱而投入,一群有理想的人聚在一起,去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这份线上工作能给我一份维持日常生活的薪水,我就不会再去找其他工作了。
在社区里我见到的人们,和“新能源企业HR”这个身份所能接触到的人群截然不同。在公司里人人都被deadline逼着走,一点点事项都要准备各种材料、组织多轮会议去沟通,你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精神状态都不太有活力。
但在数字游民社区里,很多人从事着以“交付成果”为主的工作,重新获得了对时间的掌控感。看着他们,我觉得自己之前996的工作好像没有意义感。接触、认识这些不同的人,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