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多过去了,现在我走在街上,还会有人喊我小耳朵。”2020年,电视剧《新世界》的热播,让黄澄澄扮演的“小耳朵”走进观众的视野,迅速走红。面对观众们的喜爱,黄澄澄始终心怀感激,“认可我塑造的人物比认可黄澄澄本身更让我开心。”
从最初的“问题少年”到不断突破自我的演员,黄澄澄从不在意自己角色的大小,不管是“红花”还是“绿叶”,向观众传递出能量,就是他作为演员的追求。
今年,也是黄澄澄颇有收获的一年。搭档赵丽颖、欧豪、李光洁的电视剧《野蛮生长》即将播出,担任主演的电影《火锅之王》杀青,等待上映。命运对待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公平,黄澄澄也将迎来演艺生涯的新时代。
调皮的少年:拥有一个科学家的梦
儿时的黄澄澄,曾是老师口中的“问题少年”。成绩一般,调皮捣蛋,几乎没有老师认可。
但他却像很多孩子一样,拥有着一个科学家的梦。“我从小就跟我妈说要当科学家。”直到上初二那一年,这个梦想破碎在了数学课里的平方根上,“算了吧,平方根太难了,还是不当科学家了。”和无数拥有科学家梦想的孩子一样, 儿时的梦,都被或大或小的坎儿挡在了开始的地方。
被阻挡的,不仅是儿时的梦想。黄澄澄还发现,当一个普通学生可能永远得不到认可。于是,经朋友介绍,就去读了艺校。
刚开始上表演课时,黄澄澄也没觉得有多大的兴趣,但担任他表演老师的贾建立在看完他的表演后却表扬了他。这一次的表扬,也成为了他未来走上演员这条道路的重要转折。
“我长这么大,好像是第一次干一件事被别人认可。”作为一个“鼓励型选手”,黄澄澄坦言自己到现在都属于越鼓励越强的人。“你不鼓励我,我可能就会自暴自弃了。”
也正是贾建立老师的表扬,让黄澄澄开始爱上了表演。“当你喜欢上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钻进去研究,然后你就会爱上它。”当演员不仅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还可以借角色的口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黄澄澄来说,这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于是我就决定要做演员了,就开始准备考大学。”2003年,黄澄澄成功考上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
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黄澄澄也有过一段迷茫的阶段。工作难找,向剧组投递的资料也都石沉大海,在北京租的房子也马上到期,种种挑战接踵而来,当时他甚至都想,要不回老家四川吧。“当你没有机会,每天在家等待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对于自己的未来,那时候真的是两眼一摸黑。”
在披荆斩棘的路上,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永远是自己最坚实的铠甲。“我妈妈从来不问我在北京都干了啥,只问我在北京钱够不够,不够她会打给我,她对我是无条件的相信。”母亲的这种“放心”,让现在已经当了爸爸的黄澄澄倍感敬佩。“这真的不是一般父母可以做到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妈妈是有大智慧的人。”
后来,黄澄澄成功进入了林兆华导演的工作室,开启了话剧演员的戏剧生涯。如果没有妈妈的支持,他可能挺不了这么久。家人的支持,加上自己认定一条路就会坚持走下去的性格,成就了黄澄澄演员之路。
初登话剧舞台:脑袋都是懵的
黄澄澄第一次登上舞台,是他上大学的时候,在著名导演林兆华的话剧《梦的戏剧》里演一名说四川话的玻璃工。
这部剧的剧本,出自于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一出梦的戏剧》,有些晦涩。林兆华导演又使用了很多研修班课程中创作出的肢体训练素材成果,初次登台的黄澄澄,没见过这种场面,便只能老老实实“让演什么就演什么”。
回顾当时的感受,黄澄澄直言他完全是懵的。第一次登台,又是小剧场,离观众只有两米远,黄澄澄用四川话说出了自己戏剧生涯首次“出镜”的第一句也是唯一的一句台词:“我要把门打开了!”
台词一出,观众哄堂大笑,当时对演戏这件事不是特别精通的黄澄澄完全不理解观众的笑点,脑袋懵懵地用一句台词演完了人生中的第一场话剧。
正是和林导的这次合作,成为改变黄澄澄人生的重要契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差点回老家的黄澄澄,因为林兆华的一个电话,如愿留在了他热爱的话剧舞台上。

从初登舞台到现在,十几年来,黄澄澄在话剧舞台上出演了《拍案惊奇一枝花》、《战》、《天朝1900》、《荒原与人》、《人民公敌》、《樱桃园》、《活着还是死去》、《大将军寇流兰》、《哈姆雷特1990》、《故事新编》、《伊凡诺夫》、《一鸟六命》、《雷雨2014》、《竹林七贤》、《帝国专列》、《阿Q正传》、《等待戈多》等多部话剧作品。话剧也成了他从一开始单纯的喜欢变成了现在必须要坚持做的事。
“话剧是空间的艺术,所有的反馈都是即时的。”话剧对黄澄澄的吸引,源于它每一场表演的独特性。话剧是观众也在“参与”完成演出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和艺术,每一场的观众不一样,意味着每一场演出的参与者是不一样的。“这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黄澄澄毫不吝啬自己对话剧的热爱。
距离黄澄澄上一场舞台演出已经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2021年在上海参演完话剧《罗慕路斯大帝》后,黄澄澄便暂时停下了排练的工作。
“本来今年是要排话剧的,但现在都停了,话剧演员还是挺难的。”话剧演员的表演收入并不高,通过舞台表演“发家致富”,基本是不可能的。在黄澄澄开始演话剧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状况都比较“窘迫”。但对于话剧,黄澄澄仍保留着初心。“我告诉自己每年必须要坚持复演一部戏、新排一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