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汽车业加速供应链重构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05-13 18:23:49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汽车产业链中,零部件供应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直接或间接为整车厂提供关键部件,还在研发与设计过程中深度参与,确保每一款汽车都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被称为汽车产业的底座。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合资企业在中国建立的供应链相对封闭,部分合资企业一级供应商中,外资零部件企业占比超过8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加速,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国汽车供应链在全球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汽车技术的创新策源地。

 

双向奔赴

 

“咱们国内消费者可以用全球最低的价格买到Model 3/Y,可要归功于上海超级工厂的‘中国智造’。”5月6日,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发布微博称。

 

她表示,这一成就离不开与中国400多家本土供应链伙伴的紧密合作,这些伙伴在品质、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卓越,为特斯拉在国内、亚太及欧洲市场的数百万用户提供了高质量产品。目前,特斯拉已将其中60多家中国供应商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国际化水平。

 

陶琳此前发布的价格图显示,Model 3后轮驱动版在中国大陆起售价为22.9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同款车型起售价约合28.86万元人民币,价差达近6万元人民币。Model Y后轮驱动版在中国大陆起售价为26.19万元人民币,美国市场则约合34.36万元人民币,价差超过8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售价的确更低,而美国市场由于供应链成本较高,且特斯拉尚未享受到同等规模的本土化红利,因此售价相对较高。

 

宝马中国4月27日宣布接入DeepSeek,未来DeepSeek功能也将应用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今年三季度开始,该功能将率先应用于多款搭载第9代(BMW)操作系统的中国在售新车,通过深度思考能力赋能以BMW智能个人助理为中心的人机交互体验。宝马也因此成为首家接入DeepSeek的豪华汽车品牌。

 

“人工智能(AI)是未来合作的关键领域,彰显宝马本地化战略的持续深化。”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我们正强化与中国科技领军企业的合作,让AI进一步赋能在中国的车型。在宝马看来,智能化意味着将不同的AI模型与能力巧妙融为一体。宝马始终坚持携手本土先锋企业,快速将突破性技术落地。凭借类似创新,我们正将智能纯粹驾趣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据悉,宝马联合阿里巴巴深度定制的两大BMW专属AI智能体“用车专家”和“出行伴侣”已在上海车展全球首秀。同时,定制AI引擎加持的全新BMW智能个人助理也在宝马展台首次亮相。

 

同一天,东风日产中高级纯电轿车N7正式上市。这是东风日产基于全新一代新能源技术——天演架构打造的首款车型,搭载Momenta一段式端到端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志着东风日产在新能源领域的新突破。

 

Momenta CEO曹旭东告诉记者,Momenta的合作生态正在不断扩圈,客户已覆盖全球销量前10车企中的近70%,不仅包括国内的上汽、广汽、一汽、比亚迪等主机厂,还有欧洲市场的奥迪、奔驰,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以及北美市场通用旗下的凯迪拉克。

 

加速变革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关键零部件中国企业占比不高,基本上被欧洲、美国和日本企业所主导;进入智能电动化时代,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正在集体崛起,有望成为全球重要中心,创造更高价值。”张永伟说。

 

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的集体崛起,一方面源于产业变革与重塑带来的机遇。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加速,汽车从传统机械产品演变为集机械、电子、计算、感知、储能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大号终端”。产品功能和属性的变化,不仅重构着供应链,也重构着创新链和价值链。电池、电机和电控,取代发动机、变速箱组成的传动系统,这为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注入新动能。而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的加速“上车”,则为以华为、地平线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开辟出新赛道。

 

另一方面源于技术创新与规模降本形成的良性循环。汽车产业竞争高度依赖技术创新与规模优势。市场规模越大,能够让单位产品所需的创新成本被摊薄得越低,企业也更有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来抢占市场份额。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本土化供应成本低、及时性有保障,再加上研发、制造等体系成熟,人才队伍匹配度高,这一系列优势使企业在中国打造供应链更具竞争力。

 

从速度上看,本土供应商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快速响应车企的需求,加速技术研发与应用。从成本上看,本土供应商在原材料采购、人力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提供更具性价比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以激光雷达为例,10年前,单颗激光雷达的成本高达8万美元,仅能被豪华车型所搭载。随着激光雷达架构从传统的“堆料式”分立架构向芯片化集成的转变,形成大规模化应用,如今禾赛、速腾等相关产品成本已降至200美元以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