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伞叔和他的神奇雨伞厂

来源:中国青年网 | 作者:陈卓琼 | 发布时间: 2024-09-09 17:29:30 | 472 次浏览 | 分享到:

  后来的一次漫展上,和这把伞有关的话题,再次被提及。现场,那位出难题的网友喊住他:“叔,‘会下雨的伞’做得怎么样了?”雷鹏琳赶忙追问:“这到底是一把怎样的伞?”

  他才明白,夏天闷热,撑伞走在街上,伞能遮阳,还能喷点水雾在脸上,就会很舒服。感觉对了,思路也就通了:在伞柄上装一个水瓶,伞架上装一个喷洒装置和小风扇,让水雾从伞的顶部均匀洒下来。

  等天气再热一点,“会下雨的伞”也要上架了。

  努力到无能为力

  最近这20年,雷鹏琳一直干着和伞有关的行当。往简单里说:第一个10年,打伞珠,维修机器;第二个10年,开办雨伞加工厂,直播卖伞。

  这些年,崧厦制伞圈里有人离场,也有人进场。

  2014年,雷鹏琳开办了一家小型的雨伞加工厂,专接一些小订单,开始两三年生意还算过得去,“赚到了钱”。再后来,伞厂的日出货量从4000多把锐减到了1000多把,又因为“三角债”,欠了300多万元债务。

  雷鹏琳想过把厂里滞销的货拉去抵债,发现只是杯水车薪。

  一系列的失败操作下来,雷鹏琳不再相信什么套路,他认定,“人一定得真诚”。

  “默剧”的创意成了雷鹏琳最后一点念想,播放数据还没有多大起色的时候,除了“不停地发”,他想不到其他办法。有人问他,要发到什么时候?雷鹏琳说,“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

  买他伞的多是00后

  在好友孙成磊看来,雷鹏琳的成功似乎是必然的,认准一件事能坚持下去,“肯下功夫”,至少不像自己一样干起事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4年前一个夏天的深夜,孙成磊在义乌江北下朱村一个卖伞的档口遇到雷鹏琳。那时,飞恋伞厂因为债务问题已经苦撑了一年多。

  很多人循着“一夜暴富”的神话来到北下朱,雷鹏琳也不例外,他租下档口,给一些短视频创业者提供雨伞一件代发服务,为伞厂的未来再“搏一搏”。

  孙成磊深夜两手空空来到北下朱,准备看一眼这个“造梦”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就走。看到雷鹏琳的档口亮着灯就推门进去看了看。那一夜,雷鹏琳给孙成磊讲了许多“成功案例”,鼓励他留下来“拼一拼”,还资助他租房和吃饭。

  交朋友就和卖伞一样,雷鹏琳觉得都逃不过“真诚”二字。“一把伞卖出去,客户和我的缘分才刚刚开始。”在评论区,他会特别留意售后问题,给客户一个好的体验。

  过去一年是这家伞厂销量最好的一年,卖出了120多万把伞。现在,每天都有年轻人来评论区求伞,预售的方式,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滞销问题,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网友的个性化需求。

  直播间里,几名主播24小时轮流出镜讲解,她们都是过去跟着雷鹏琳制伞的女工,是最懂伞的人。

  伞厂“活”了,制伞对于雷鹏琳来说,不再只是一份糊口的生计。回洛阳老家的那些天,他接到县里和镇里邀请,希望他能与当地企业深入交流一下。今年,他在洛阳办了分厂,帮更多老乡挣到钱。

  伞厂的主要购伞人群是00后,这一点可以从这家伞厂的成交用户数中得到佐证。对于这些天天喊他“伞叔”的年轻人,雷鹏琳是有一些好奇的,想和他们有更多互动。半年多来,雷鹏琳和他的伞成了漫展常客。

  最近的一场线下漫展,雷鹏琳扮演了一位状元郎,不断有各色装扮的年轻人来找他“约伞”、拍视频。雷鹏琳本想送他们几句“逢考必过”“金榜题名”这样应景的祝福,没想到对方同他开起玩笑,“叔,我不要学习好,我要发财,你祝我发财就行”。

  一些年轻人见到雷鹏琳会激动得手抖,好像见到了偶像。雷鹏琳试着安抚对方:“厂还是那个小厂,我也还是那个普通人,别紧张,咱们有的是时间,慢慢拍。”

  有一次,“伞叔”雷鹏琳接到了新“订单”:“叔,我想要一把会下钱的伞。”评论区里,想要这把伞的人似乎还不少。

  雷鹏琳猜想,“或许他们只是和我开个玩笑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