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王兴斌:旅游演艺 从兴起到繁荣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 作者:伍豪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30:00 | 60 次浏览 | 分享到:

1.对旅游业:部分游客从观光向文化观赏、文化体验的深化;延长停留时间、创造夜经济,带动了住、食、购等消费。2018年旅游演艺票房收入51.5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总收入5.1万亿元的0.1%。旅游演艺对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初步显现,但各地差异很大。

2.对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是活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一种新形式;是文化演艺的一种新品类、文化产业的一个新增长点。综合文旅部和道略咨询数据中心的数据,2017年全国旅游演艺268个(),观众6281万人次(全国艺术演出观众人次亿元)。

数据来源:全国艺术表演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部年日),旅游演艺数据来自道略咨询数据中心《中心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2018年8月)

旅游演艺的场所远少于艺术表演的场馆,但演出场次、观众和票房收入远高于艺术表演。

3.对地方:旅游目的地的一张新名片、甚至新的旅游吸引物,提升了区域著名度;促进了以文旅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但各地情况不同,旅游演艺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效应大不相同。有一种说法“国内外经验表明成熟旅游演艺项目对经济的贡献可达1:5至1:10”,此说缺乏实证支撑,至少没有普遍性。

旅游演艺文至今是文旅融合的先行领域,对推动文旅融合、繁荣文化和旅游具有示范性意义。从长远看,旅游演艺作为一种崭新的融文化创意与技术创新于一体的新颖艺术产品,可以打磨出一批可以传世的艺术精品以至经典,造就出一批演义史上可以留名的艺术大师。

四、旅游演艺的机遇与挑战

最根本的机遇:正在进入大众文化消费和大众旅游消费时代,市场方兴未艾,需求无止境。

最主要的挑战:快速催生的旅游演艺良莠不齐,面临创作高难度、运行高风险和行业大洗牌。

1. 克隆与创新

一些地区甚至同时演出好几台类似的节目,如张家界有5、6台,丽江有4台,敦煌、九寨沟也同时演几台相似的大节目,观众规模有限,同质竞争激烈,经营难度增大。

即使有品牌影响力的演艺既有来自外部的挑战,更有来自自身的挑战。“印象刘三姐”在广西成功了,“印象海南”在海口失败了。“宋城千古情” 在杭州火了20多年,“泰山千古情”在泰安未火先灭。

创新难,超越对手难,超越自身更难。

2.内容与形式

越来越多的大型实景演出轻内容、重形式,多感观刺激、少文化品位。耳目饕餮盛宴背后的是文化营养贫乏甚至低庸。

即使不同的演出初看几场还觉得新奇鲜亮,看多了感到大同小异、审美疲劳。

有人问得好:是秀文化,还是秀场面、秀技巧、秀灯光、秀音量?

3.投入与产出

八亏、一盈、一平是目前经营现状的大概率。

高资本投入、高成本营运要求高价格门票、高流量的观众,这是一对难解的死结。

大场面的演出需要大规模的观众。游客人次不等于观众人数。地方统计数据中的海量游客之中,选择观看演出的占多少?有调查资料显示,深圳、厦门观众不足游客的1%;杭州、张家界、桂林观众为4%左右,峨眉山观众为7%。

旅行社曾经是观众来源的主要渠道。旅行社要分成、司机要佣金,通过网上订购OTA也要抽一层。散客时代下旅行社的代销渠道在萎缩。二、三百元虚高的票价又把大量的散客挡在门外。

旅游本来季节性就强、淡旺季明显,室外演出更受气候制约。黄河以北演出季节短,三北地区不适合山水实景演出。《天骄秀》、在武汉的《汉秀》昙花一现。这些事情决非偶然,也非个案。过去有过,现在也有,今后还会有。

五、旅游演艺持续发展有待破解的六个难题

旅游演艺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方兴未艾、前途无限。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破解以下难题。

一、大型与中小型演出

旅游演艺不是场面越大越好。要鼓励中小型结合的、地方特色明鲜的、贴近游客甚至可参与的演艺项目,让大中小型演出共生共长。

开封“清明上河园”即是一例,晚间演出大型实景《大宋?东京梦华》,可单独购票,也可与门票联售。白天免票定时演出《岳飞枪挑小梁王》、《汴京保卫战》两场20分钟中型节目。景区里随处可见轮番演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高跷、气功、魔术、蹴鞠、盘鼓、皮影、木偶、斗鸡及扁钟等民间或古典艺术项目,短小生动、生活味浓、贴近游人、成本低,且不受场地限制,笔者亲见很受游客欢迎,景区人气旺盛,无需专业演员、带动就业面大。

无论旅游城镇街区、主题公园还是风景区,旅游演艺节目切忌一味追求大投入、大场面、大演出,该大则大、该小则小,显出特色、游客欢迎就好。20多年前笔者在张家界考察,登山路拐弯处遇到两位身穿土家族服装的姑娘,唱着山歌等候。一行人停下来听歌,也可点歌还可与姑娘对唱,客人自愿给几块钱都可以。我们歇了脚又驱散了闷声爬山的寂漠。这种最原始、最本色的“旅游演艺”至今犹记。

寻求内涵取胜、规模取胜、创意取胜、科技取胜、艺术取胜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待解课题。

二、集群效应与同质竞争

一个目的地旅游演艺切忌一涌而上、同时演出几个类似节目。游客总量有限,争食之举必然会几家欢乐几家愁。削价顷轧、恶性竞争在所难免, 其结果或两败俱伤或是多败一存。

一个目的地旅游演艺业的规模、数量取决于该目的地游客的规模及其对演艺供给的消化能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题材相近、风格相似、规模相当的节目不宜扎堆而起,尤其是远离城市群的中小规模的旅游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