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酿啤酒的生意越来越火热了。
在精酿啤酒的诞生地欧美国家,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不再满足于工业化啤酒,这种生产方式下诞生的啤酒,品质、口味固定、单一。
而当地的一些小型酒厂厂主,开始酿造与售卖手工啤酒,将其称作“精酿啤酒”,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精酿啤酒运动。
相似的故事正在中国上演。2008年,高大师、拳击猫在南京成立。2014年以后,牛啤堂、熊猫精酿、TASTE ROOM等精酿啤酒品牌,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都在寻找中国精酿啤酒的未来,并试图成为那个改变行业的人。
从TASTE ROOM的发展经历可以看出,中国精酿啤酒发展艰难,品牌想要走入主流视野并不容易。
其创始人潘贯明提到,最早做精酿啤酒时,整个团队只有两个人,当时他们在杭州的一个工厂里,小批量地重复着酿造的过程,一款名叫“桂”的产品,便让他们不厌其烦地进行了十几次配方的改良,那时候大部分的产品都是自己喝或者给朋友喝。
后来他们受邀去艺术展、生活集市等活动,当时精酿啤酒与潮流文化连接得十分紧密,属于十分小众的消费,缺乏主流销售渠道,销量增长速度有限,产能也受到限制。直到2018年,TASTE ROOM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开始进入天猫旗舰店等主流的销售渠道,“桂”等爆品,带动销售额保持稳步的增长。
潘贯明说,“我们算是那一代精酿啤酒品牌中,成长得最好的公司之一。”而一个意外的结果是,在国内精酿啤酒市场绝大部分消费者为男性的大背景下,TASTE ROOM的女性消费者却可以占到五成。
TASTE ROOM并没有刻意吸引女性用户,最终却因此获得了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精酿啤酒品牌,开始专门为女性消费者制造产品。
他们通过加入女性接受度更高的水果元素、外观采用色彩丰富的设计等,以吸引女性消费者,从而促使销量爆发。
当国内精酿啤酒生意逐渐吸引各方关注,竞争逐渐激烈,女性消费者能否成为破局的关键?

谁在喝精酿啤酒?
一个个包装设计亮眼的啤酒瓶,瓶身上带有各种英文logo,消费者在超市货架上经常能看到它们,并将它们称作精酿啤酒??一种区别于传统工业啤酒的啤酒品类。苦涩与浓重的口味,是大多人对其最初的印象。
张帆与精酿啤酒的交集,便是从超市货架上的那瓶“白熊”开始,一开始他并不觉得好喝,直到后来开始尝试更多风格的精酿啤酒,才慢慢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风味。
张帆家里的墙面上摆满了一整面的酒瓶,其中大多是精酿啤酒,从那瓶“白熊”开始,在家中独自品尝精酿啤酒,不断尝试新的口味,成为他下班后的一种乐趣。
“喜欢上精酿啤酒,需要启蒙与入门的过程。”张帆提到,如果一个人尝试了某一款产品,发现不好喝,可能他下次很难再次购买任何精酿啤酒。比如高浓度、高苦度的IPA啤酒,便拦住了不少入门者。

从诞生起,精酿啤酒便是一种小众的啤酒品类。这要从啤酒的酿造工艺说起,啤酒分为上发酵和下发酵,后者适合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可以制作出口味清爽的啤酒,但只能保证较少的种类和相似的口感。而精酿啤酒往往采用上发酵工艺,拥有丰富的香气,口感更为醇厚,口味上拥有更多变化,需要小规模生产。
如果说工业啤酒代表的是固定、单一,让人们喝不出区别,那么,精酿啤酒则意味着一种可以自由选择的趣味。
潘贯明也提到,“在啤酒世界里,如果只有原味这一个味道,是非常可怕的。”
如今,精酿啤酒依然是以男性为主的消费领域。据兴业证券研究报告,当前我国精酿啤酒消费的主力人群在逐步向90后和00后过渡,年轻化趋势明显。另据天猫数据显示,线上购买精酿啤酒的男性和女性消费者的比例是4:1,但女性消费增速非常可观,逐年增长。
与人群年轻化相对应的,是精酿的蓬勃发展。中国是啤酒消费大国,但啤酒产量负增长已经持续多年,精酿啤酒的产量却一直在逆势上扬,甚至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啤酒的未来。
根据《精酿啤酒将跨越长城》报告显示,精酿啤酒整体保持着每年40%的复合增长率,市场前景巨大。另据天猫新生活研究所,精酿所代表的新酒饮,成为天猫上继新茶饮、咖啡之后的新消费市场。
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精酿啤酒的消费中,也是导致行业不断保持增长与变化的关键。
2016年,TASTE ROOM成立,作为一家起于杭州的精酿啤酒品牌,创始人潘贯明将杭州市花桂花融入精酿中,酿造了“桂”这款产品。
凭借着优质的口感、具有审美的包装以及适当的价格,“桂”持续几年热销,并让这家成立时仅仅只有两个人的团队,扩张至如今的五十多人。
TASTE ROOM的后台数据显示,让其在国内精酿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不仅仅是男性消费者,还有大量热爱饮酒的女性,两者各自占据一半的销售额。
对这一现象潘贯明的理解是,曾经在男性与女性一起喝酒的场景中,女性被认为并不爱喝酒,但如今事实证明,越来越多女性消费者正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