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钢协已把数字化转型列为行业三大工程之一,启动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在国家一系列“人工智能+”政策的指引下,一大批钢铁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依托数字化支撑了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姜维表示,中钢协将继续以“AI+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全面转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生产力重塑,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建设、标杆推广推动行业转型。重点聚焦产业链智能协同、低碳智能融合及低成本技术推广。
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并非替代人力,而是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生产力范式。“人机协同能充分发挥AI的高效计算能力与人类的创造力、判断力,最大程度保障炼钢操作稳定,推动系统持续优化创新。”东北大学教授刘书超表示。
刘书超从炼钢一线成长起来,如今在高校深耕钢铁智能技术研究。他带领团队研发基于“AI+人工经验”模式的转炉全流程模块化智慧炼钢系统,其全部或部分模块已在鞍钢、本钢、南钢、承钢、梅钢、周钢等钢企落地应用。
这份从一线实践到科研创新的经历,也让刘书超对智慧炼钢有着更深刻的认知:“发展智慧炼钢不应以‘减人’为目标,核心是让炼钢操作更简单、过程更稳定、技术更专业、成本更可控。唯有领导重视、基层积极、职工参与,上下同心、信念一致,再辅以科学施策与持续改进,智慧炼钢才能真正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