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填充王者”玻尿酸正遭遇“中年危机”:当胶原蛋白针、外泌体等“新晋小鲜肉”组团来袭,玻尿酸龙头企业的利润连连下滑。从护肤热门成分、美容院爆款到“玻尿酸过时论”,到底是时代抛弃了玻尿酸,还是它悄悄进化了“第二春”?
需要注意的是,玻尿酸被广泛应用后,成本确实在下降。数据显示,国内玻尿酸原料产量从2023年的626.4吨增至2024年的700吨。原料供应量增加后,价格也在下降,以华熙生物为例,其注射级玻尿酸原料价格从2016年的15.8万元/公斤降至2024年的约14.4万元/公斤。
有市场声音认为,玻尿酸价格下降,利润空间随之缩水,含金量下滑。对此,华熙生物方面认为:“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玻尿酸)在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原料价格下降,有利于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我们对透明质酸(玻尿酸)的精准分子量控制能力在加强,已将其应用到眼部护理、肠道菌群调节乃至计生用品上了。”
华熙生物方面进一步表示,国内企业对透明质酸(玻尿酸)的开发显然远未达到极限。全球近一半的透明质酸(玻尿酸)研究是在过去5年内发表的,很多研究关联到炎症控制、癌症抑制、抗衰老和干细胞微环境、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以及生物3D打印中生物墨水基质的研究,这些研究留给了透明质酸(玻尿酸)足够大的产业转化空间。
上述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探讨透明质酸(玻尿酸)的“黄金时期”是否已逝,实质上是在审视透明质酸(玻尿酸)及糖类物质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前景和产业转化前景。透明质酸(玻尿酸)是糖胺聚糖家族的关键成员,也是一个赛道中的细分类别,这个类别在价值链的上游涉及干细胞调控、炎症、癌症、细胞信号、细胞衰老等多个研究领域,这为透明质酸(玻尿酸)在功效护肤、医疗美容、医药研发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透明质酸(玻尿酸)乃至整个糖类物质领域仍有诸多深层机理尚未被完全揭示,蕴藏着巨大的、待开发的潜在应用空间。因此,所谓“黄金时代已过”的论调,本质上是对糖生物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广阔前景和巨大转化潜力缺乏深入理解的一种体现。
行业未来前景何在
从短期来看,玻尿酸行业的“价格战”和利润压缩正加速相关企业的转型;从长期来看,针对玻尿酸的技术迭代与跨界应用(如医药、食品)仍在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业内人士认为,玻尿酸未来的应用需建立在糖生物学基础上。上述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透明质酸(玻尿酸)一直在糖生物学的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糖类物质的标记决定了细胞的身份标签,也决定了蛋白质功能。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聚糖是由更多不同的单糖单元以直链或支链组合构成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聚糖所蕴含的潜在信息量要大于核酸和蛋白质的总和。目前,糖是生命四种大分子(核酸、蛋白、脂、糖)中被研究最晚的一类,未来10年内,糖类物质在应用领域将会迎来一次大爆发。
华熙生物方面则认为,在护肤品、医美、医疗及科研领域,玻尿酸的开发还远未到极限。比如,在医美领域,基于不同的交联度、分子量和纯度,透明质酸(玻尿酸)被用于肤质改善和填充等多元化注射项目中。在医疗领域,透明质酸(玻尿酸)的细胞通讯特性被巧妙运用于组织工程中,引导细胞分化;同时,它也作为引导修复的伤口敷料。其卓越的超分子包裹能力,更使得透明质酸(玻尿酸)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药物的递送。众多的应用场景的开拓,正是源于国内制造业在透明质酸生产技术和生物制造上的突破,国内企业凭借工程优势,将透明质酸(玻尿酸)打造成了一个全球化原料。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国。摩熵咨询在《2024医美注射材料市场发展分析报告》中称,我国在玻尿酸的制作工艺和价格上具有优势。以制作工艺为例,数据显示,微生物发酵法已成为玻尿酸原料的主流生产模式,其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可控的优势显著。例如,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将玻尿酸产出率从不足3g/L提升至12至14g/L,在此基础上,开发酶切技术精准调控分子量,还可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上述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企业的独特优势建立在中国的强大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的基础上。目前,中国企业已在全球透明质酸(玻尿酸)原料市场(尤其是在对分子量有精准控制要求的高端透明质酸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使得中国在相关的应用研究中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例如在干细胞分化调控、肿瘤微环境研究等对特定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刚性需求的前沿领域。
5月19日晚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倡议书,提出:“我们呼吁全行业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共同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