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伤病更可怕的是,邓雅文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盘踞着一个怪圈。“道理我都懂,但我做不到。”她像站在岸边的人,盯着自己溺水挣扎,看似无动于衷实则无能为力,“我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也懂得大家的好意,但就是不愿意听,我需要一点时间,哪怕让我懦弱一下,让我再躲一下,让我真的去当一个胆小鬼,行不行?”提起那段至暗时刻,邓雅文情绪依然激动,“我知道所有人都相信我,唯独我不相信自己”。
“不行!”吴丹接过话头,把邓雅文从灰色记忆里揪了出来,他透露,在邓雅文有心自暴自弃的关键时刻,他第一次“把她骂得狗血淋头”,但他第二天就主动道歉。当时,吴丹的话让邓雅文一度委屈,但她心里非常清楚,“教练允许我不拿金牌,不出成绩,但不允许我丢掉原来积极阳光的邓雅文”。
像紧箍咒一样,“怪圈”封印在邓雅文头上,每次刺痛她,都让教练和队友于心难忍。渐渐地,邓雅文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收获了很多夸赞,连穿鞋穿得快一点,师姐都会说“你真棒”。“我习惯了上场训练都要第一个到,以前不会有人注意这些细节,但那段时间,师姐和我的两个队友就会夸我‘好勤快’。”她自认敏感且不笨,配合地收下了这些善意,“她们想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帮我重拾信心”。
“夸她的点、夸到什么程度让我们非常挠头。”吴丹透露,邓雅文的敏感神经像一根红线,即便是夸奖,也要掌握分寸,“一旦被她发现我们是刻意夸她,她就会怀疑诚意,甚至产生逆反。”吴丹同样是运动员出身,但执教小轮车队的经历让他领悟到,要想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不仅要当好教练,“还得当好一个老父亲。”邓雅文抢先补充道。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邓雅文收拾心情奔赴布达佩斯,并在那站奥运资格系列赛中抓住机会,成功拿下巴黎奥运会名额。压力再次出现,“小轮车是个特别冷门的项目,平时你拿冠军也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但奥运会,不一样”。
从小离开家,奶奶就告诉邓雅文要好好训练,不能给家里丢人。此后,市队、省队、国家队,她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到了奥运会,肯定不能给中国队丢人”。在巴黎期间,邓雅文连续失眠,她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有一天进入奥运村体能训练房,她呆呆地看着两台电视机,不同的赛场,胜利和失败同时发生,运动员都在和教练拥抱、哭泣。“再回过头看身后的所有运动员,不管来自哪个代表团,所有人都在为了一次结果未知的较量去努力,即便他明知拿不了冠军。”邓雅文的心结突然松了一些,“只要经历这个过程就好,即便不是最好的结果,我也代表中国小轮车选手站上了奥运会赛场。”她需要捡起一腔孤勇。
决赛前,邓雅文星夜给自己写了条微信:“距离最后的胜负,已经不到一天了,我的梦想、我那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目标,现在离我如此之近。我可以做到的,我有强大的团队和国家,有好多支持我的人,我一定可以。就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吧,大家如此信任我,我也要信任自己,我一定一定可以。”
当地时间7月31日,邓雅文站在赛场上,眼睛看向场下找了一圈帮她走出“怪圈”的人们,“他们给了我非常坚定的眼神”。她一冲而下,“把4年攒的筹码全都推了出去”,为中国小轮车从众多体育项目中博得了一束束聚光灯。“我们生活中会有很多困难,就像我在小轮车训练中遇到的一样,但当你真正战胜困难之后,心情是难以言喻的,小轮车不仅是一项极限运动,也可以给每个人独特的体验,今后,我不会把自己困在奥运冠军的荣誉里,只要想去做,就全力以赴,哪怕摔倒或失误,我也能展现一个体育人拥有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