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圈不住”的奥运冠军邓雅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梁璇 | 发布时间: 2024-08-27 23:34:44 | 468 次浏览 | 分享到:

  滚动的车轮、腾空的翻转、闪耀的金牌,过去7年,邓雅文的生活轨迹似乎都在画圆。但与“圆”并行的是“圈”,圆成型时,她要挣脱内心和自己交战的“怪圈”,更想突破现实中项目冷门而小众的圈。

  今年巴黎奥运会女子自由式小轮车决赛中,邓雅文以92.6的高分夺得金牌,为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项目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既圆满了,也破圈了。

  颁奖仪式上,这个19岁的四川姑娘专门展示了乌发中的一支白色发簪。邓雅文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这是自己拿第一个世界冠军前戴的簪子,“不知道为什么,它突然又出现在我的行李中”,一个突如其来的巧合戳中了她,“我决定戴上它,它很中国,适合奥运会”。

  小众项目的破圈,需要格外珍惜热度和时间。从夺冠当晚至今,邓雅文的行程像开了2倍速,一度忙到8天飞6座城市,从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到社区全民健身节,从中秋晚会到社交媒体评论区,邓雅文都在积极推广“小轮车”,“很多人说因为我拿到冠军,他们才认识了这个项目,这是我最愿意听到的一句话。让我觉得这枚金牌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小轮车走入大众视野的一块敲门砖。”

  摔得越疼越一声不吭

  2017年,国际奥委会宣布自由式小轮车进入奥运会,次年,该项目开始在中国建队。“当时我们对这个项目完全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自由式。”中国自由式小轮车国家队主教练吴丹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邀请国际专家的同时,队伍也在选拔一批适合这个项目的选手,“要性格外向,敢于冒险”。

  邓雅文的性格里就有这种底色。加入小轮车队前,她是一名田径选手,8岁进入泸州市业余体校田径队训练,跑、跳、投,几乎每一个小项都会进行尝试。2017年寒假,她得到了四川省田径队标枪项目的训练机会,可在准备收拾行李去标枪队时,“家里打电话,说让我去成都,去练小轮车”。

  在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自由式小轮车专业训练队,邓雅文是当时队里年龄最小的选手。基础训练时,她对一切充满了好奇,直到站上道具,需要骑着车子从高处往下滑行时,恐惧感代替了新鲜感,“害怕,真的很害怕,愣在那里。每天都吓到哭,但哭完了还要接着练。”

  小轮车手要习惯的还有炎热天气。无论气温多高,选手都要被比赛服和护具全副武装,最能感知热度的是脚底。“小轮车没有刹车,只能用脚刹,和地面摩擦的瞬间,我觉得鞋底糊了。”邓雅文常常能闻到鞋底发出的胶皮味,经验告诉她,“这时得把脚翘起来走,否则会特别烫脚”。

  热到一定程度,“不清醒”的想法就会冒出来:“不戴护具行不行?”但只要一次教训,邓雅文就会笃定地以前辈的口吻叮嘱刚入队的小选手,“千万不行,会摔得很惨”。

  自由式小轮车是人类对地心引力的挑战,无论每次腾空能玩出什么花活儿,选手最终要直面的就是落地的瞬间。尽管训练中有海绵池、软着陆,但被“拍”在地上是逃不过的必修课。

  2021年备战全运会期间,邓雅文从一层楼高的空中“啪”地摔到地上。当时,“不记得自己住在哪里,去了酒店也不知道房间在哪里”。直到室友发现她不见了,在酒店不停地喊她的名字,邓雅文才没有走失。她回忆称,当时自己可能出现了短暂失忆。

  可痛感很难忘掉,尤其对每天都要经历摔倒的邓雅文而言,“每次疼的感觉都很新鲜”。有时,她会趴在地上哭得很凶,“这样通常摔得不疼,就是委屈,借机会释放”;有时,她咬着牙一声不吭,“这种时候就是真伤了,不吱声是不想让大家担心,不想教练内疚”。受伤越重越平静,吴丹敏锐地捕捉到了邓雅文的“规律”,敏感和共情,让师徒间生出一种相互成就的默契。

  “邓雅文不算条件最好的选手,但她总能静下心来学习,沉淀自己。”吴丹表示,目前,在整个国家队所有的运动员中,邓雅文是技术最全面、最用心、最认真的运动员,更重要的是,虽然年纪不大,但她在赛场经历过很多挫折:伤病休息8个月后回归发现自己“不会飞了”;从前三跌到十名开外直面“世道变了”;艰难重回巅峰状态,准备冲击去年世锦赛冠军,却因失误以第六名收场。“这些起起落落,对她而言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让她在奥运会赛场能直面压力。”吴丹眼中的邓雅文,“遇到困难从来不躲避”。

  刚进国家队时,邓雅文在第五名甚至更靠后的位置,“她觉得灰心,一门心思就想把成绩提上去”。吴丹透露,有一年的冬训,为了磨动作,邓雅文几乎把自己变成了机器人,“每天飞50趟摔50趟,甚至更多”。但随着用每次摔跤换来的难度动作解锁、滞空时俯瞰地面的感觉,邓雅文不仅在成绩上频频突破,还真正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需要时间“懦弱”一下

  2021年东京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首次亮相奥运赛场,当时,中国男女队都未能获得该项目参赛资格。进入巴黎奥运周期,为了帮助运动员迅速成长,国家队通过聘请高水平外教、提供外训机会、参加国内外高水平比赛,营造了良好的训练环境。邓雅文等几位跨界跨项的小将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在国际赛事的竞争中呈现集团优势。“中国小轮车到底能不能走向世界,国家愿意让我们试一次,我们就要全力以赴。”

  集体的进步带来了甜蜜的烦恼。巴黎奥运会资格需要根据两站奥运资格系列赛排名决定,首站上海站比赛后,孙思蓓、孙佳琪、邓雅文包揽了前三的位置。但“第三名”对邓雅文而言“像是给我判了死刑一样”。因为根据规则,中国队3位参赛的姑娘中只有两人能前往巴黎,排名第三意味着她很有可能用“最惨烈的方式”无缘奥运。她的信心在一瞬间被摧毁,腰伤和肩伤的痛感被情绪不断放大,“每天都要吃止疼药”,她把那个阶段的自己视作“黑暗时期的邓雅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