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陈思诚“解密”陈思诚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李静 | 发布时间: 2024-08-07 23:52:43 | 262 次浏览 | 分享到:

靠近北京东五环的一个知名文化区,陈思诚投资的酒吧外墙已经挂上了新片《解密》的海报。酒吧在文化区里相当有名气,倒不是因为名人效应,而是有太多让人走进去的理由:整整一面落地窗与公园为邻、电影同名饮品、带松软沙发可看露天电影的露台花园……用今年最流行的词来说,足够有趣和chill,且又接地气——可以吃新派火锅和烧烤,价格门槛也不高。

社交媒体上有人评论说,陈思诚是个成功且精明的商人。成功毋庸置疑,陈思诚三个字几乎是票房保障,8月3日正式上映的新片《解密》,距离上映还有一周时,猫眼已经有14万人“想看”。

但精明和商人两个字他大概不会同意,因为其中暗含太多计算,电影虽然需要遵从一些规律,却从来不是一个依靠加减法就行得通的配方产品。他的“唐探”宇宙成了气候,“一堆犯罪悬疑的项目找过来”,《误杀》系列的成功,又是无数个同类型项目来登门,陈思诚都婉拒了,去年奔他而来的项目一共有144个,其中只有5个获得了他和团队的一致通过。“我不是拒绝翻拍、拒绝悬疑或是拒绝某个类型,而是更重视在内容上有什么可供挖掘、可表达的,好不好玩,有没有意思,这也是我拍一个电影的意义所在。”陈思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接受一部片子,他的标准仍然是感性,而不是理性。

去年由他监制的《消失的她》几乎是当下热门话题的集大成者,想象中,几个人在白板前精心计划和设计,用箭头和重点符号标出所有关键词……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他看来这是外行的误解,因为一部电影的生产周期最快也要一年,以如今人们兴趣点的迭代速度,没有人能言之凿凿地预言一年以后的热门话题。

但他不否认自己算是个聪明人,在《唐人街探案3》里,他借角色之口说:“这个世界上所有归结为艺术的东西,都需要天赋。”陈思诚的天赋是有节奏,懂进退,知分寸,所以他能把多种多样的复杂元素微妙地平衡在一起,从而获得最广泛的观众。

复杂的《解密》

新片《解密》和陈思诚以往的作品风格迥异,可是看完会莫名想起他在电影界的成名作《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的妙处主要在于完成了相当高的类型融合——轻巧且成功地把喜剧与推理融合在了一起,而且还是古典的本格推理。那份难拿捏的分寸感,使得片子既没有很癫,又没有在推理上绕得人看不懂,大部分观众在嬉闹中烧了脑,出了电影院还能开怀大笑。

让完全不同甚至彼此相斥的类型相融在一起,在《解密》里被他推向了极致。大概没人能给《解密》下个定义,谍战片、传记片、剧情片甚至奇幻片……都有,但又都不是。陈思诚说:“以前做类型片比较多,极致的类型其实束缚了我的想象力,而《解密》,拓展了一些我想象力的边界。”

《解密》本来不在陈思诚最优先的序列里,能这么快拍出来,其实有点偶然。2020年,陈思诚正在筹备电影《球状闪电》,他一直对科幻题材感兴趣,那是他心中的理想主义。但因为某些国际突发事件,勘探好的实拍取景地去不了了,项目只能暂停。那时,他每天看新闻,看到很多个体在时代大事件里沉浮,人们受困于各自的“笼子”,各有各的无奈。陈思诚发现,他突然和《解密》里的众多人物产生了共鸣,因为他们在命运面前尽管有自己的选择,但更多却是被时代推动、裹挟,无论主角容金珍,还是容家三口人,包括郑某,以及小梅。

现实里的所闻所见让陈思诚的创作有所转向,“我发现,自己在创作方面的感知更加关注个体与时代的关系了,这个命题可能会伴随我一段时间,不知道会多久,但促使我选择了《解密》”。

《解密》是作家麦家获得茅盾文学奖提名的作品,讲述拥有数学天赋却孤寂脆弱的容金珍为密码破译燃烧生命的故事。反复阅读小说后,陈思诚提炼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这个主题,这是他第一次以文学作品为基底进行电影创作。

容金珍的生命与数学、密码和梦境密不可分,无论是抽象且深奥的数字、密码,还是体现出容金珍潜意识的奇异梦境,在原著小说的文字里可以留白,电影却需要将这些奇异的情节和元素通过影像直观地呈现给观众,这奠定了电影《解密》的独特性。在原著作者麦家看来,如何表达容金珍的梦境、怎么在梦中去展现原著的灵魂是电影《解密》改编过程必须面对的挑战。这却让陈思诚颇为兴奋,一方面是理智的数学演算,另一方面是瑰丽的梦,把它们协调地交融在一起,将文字想象力以影像画面呈现出来,虽然难,但也是一次新的探索和求变。

小说《解密》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原著作者麦家曾经在类似的机构真正生活、工作过,所以他能写出可信的感觉,电影《解密》要想立住,场景必须真实。为了打造让人信服的场景,美术置景团队走访了半个中国寻找合适的拍摄地,最后在几近绝望、已经准备好在棚内搭景拍摄之际,终于找到一处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的部队疗养院。疗养院从气质、年代、规划的底层逻辑,甚至被茂密植被包围的隐秘感,皆与那个年代的隐蔽战线相关环境极为相似。进行实景改造的同时,陈思诚团队在世界范围内搜寻可参考的道具原型,笼形天线、侦收机、穿孔卡片……都被还原制作出来,他几乎为《解密》建了一座情报局,担任顾问的技侦专家说:“进来以后就像回到我那个局一样。”

容金珍在宿舍墙上密密麻麻写的上百条公式、上万个数字,从原始密码的几种代表形式到现代密码的逻辑呈现,再到机械密码及推演的群论方程,横跨密码发展史,全部经过科学顾问严格考据,再由美术团队纯手工绘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