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陈思诚“解密”陈思诚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李静 | 发布时间: 2024-08-07 23:52:43 | 26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个暑期的“小黑马”《默杀》其实与陈思诚毫无关系,但人们仍然感觉他的影子无处不在,可能因为导演是柯汶利,他在片尾字幕里致谢了自己的伯乐。这样看来,陈思诚不仅仅构建了一个“唐探宇宙”,在有意与无意间,他还构建出了一个“悬疑宇宙”。

在舒适圈赛道的经验,已经形成可以为后辈保驾护航的制作工业体系后,他自己则寻求更多创作上的突破,所以站在导演这个角色里,他对被贴上悬疑类型标签并不欣然应允:“我觉得会不会大家对我有点误解啊,我不拒绝标签,但其实我还在不停尝试和成长中,用一种类型定位我的创作风格还为时尚早……”

2022年暑假,陈思诚专为孩子们打造的奇幻大片《外太空的莫扎特》票房遭遇滑铁卢,仅2.23亿,公映29天后就下映,转战网络平台。在奇幻片基本为空白、儿童片已经缺席二三十年的背景下,《外太空的莫扎特》其实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影片,完成度也在及格线以上,毕竟上一次人们看到同类型作品,还是1988年的《霹雳贝贝》。

也许因为本土商业电影从未呈现过如此样貌,观众内心无法相信;也许因为喜剧+奇幻+家庭+友情+梦想的杂糅太过丰富,观众一下子吃不下这么多;还有可能是奔着“陈思诚”这三个字而来的人,居然看了一部儿童片,感觉上了当。总之这一次多少年没人敢尝试的挑战,口碑票房双输了,下一次看到内地儿童奇幻片,不知道又要等到猴年马月。

“未来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继续冒险。”陈思诚说,“我是愿意一直挑战、一直试着向前走的人。”所以从演员到做导演,又去做编剧和监制。监制的片子他会更关注商业性和强类型,毕竟前面还站着导演,要为他们的创作未来负责,而自己导演的电影,在公司运营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他更想尝试新鲜的领域,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自己导演的戏,未来可能还会继续尝试,冒更大的险。”

他最欣赏两个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和库布里克。希区柯克一生执导了59部电影,只拍一个类型,他把悬疑做到了极致。库布里克从影48年,执导的长片作品仅有13部,科幻、战争、恐怖、黑色喜剧、犯罪,几乎部部不同。《发条橙》《2001太空漫游》《奇爱博士》《全金属外壳》《闪灵》《大开眼戒》……每一部作品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同时也取得商业成功。

他更希望像库布里克那样,在创作中挑战不同题材和类型,因为在人生不同阶段,他的兴趣点都不同。最初几部电影类型片属性强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办法”,一方面是想做出个系列电影的样子,毕竟之前没有,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商业上给自己背书。他最新执导作品《解密》相比之前的作品,类型感偏弱,作者属性更强。

陈思诚并不觉得作者属性与商业性一定相悖。他最近正看美剧《参与其中》,一个讲述经典电影《教父》拍摄故事的电视剧,剧中投资方和创作者发生诸多观点冲突,最终证明,创作者不那么紧盯着“卖不卖座”的想法,反而获得了卖座的结果。所以可能所谓的商业性,并不能仅仅依靠商业。按陈思诚的说法就是,创作者得自己迭代更新,否则很容易被观众抛弃,但光求新求变还不行,还得坚持电影的特殊性,视听效果、话题度、观众参与度……说到底,还是分寸和融合的天赋。

他是愿意相信自己作品的,虽然也有信过头的时候,不然不会有期待落空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但大多数时候,他认为自己的审美和表达能被多数人接受,因为他定位自己就是普通观众,他关注的事情和大家一样,例如社会新闻,他每天都看,《消失的她》灵感来源就是社会新闻,他也不一味追求所谓奥义,更不高高在上,能“将心比心”,所以,他不是一个自立高门槛的创作者。

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猫眼的电影人票房榜上,陈思诚以122亿执导电影总票房位列第三,前面两位是年长他近20岁的徐克和张艺谋,他们的票房分别为146.09亿和141.64亿。如今,随着电影《解密》上映,也许这个排行将发生改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