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此心安处是吾乡”,郑州95后店长当起50名返郑隔离学生的“大家长”

来源:河南日报 | 作者:河南日报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6:00 | 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几乎每顿饭都会给我们配粥或稀饭,今天早上酒店还准备了胡辣汤,这可是我还在上海没回来的老乡日思夜想的!”5月25日,在上海读大学的赵文已经回到郑州3天了,谈起隔离生活,赵文说,隔离酒店像暂时的“家”,他看着楼下久违的车水马龙,心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负责照顾赵文在内的50名上海返郑学子的,是95后店长徐阳和3名工作人员。接到需要接收外地返郑学生的任务时,他们连夜给酒店房间准备物资、消杀,怕学生入住当晚没吃饭,还为深夜即将到店的他们准备泡面。徐阳说:“身为郑州人,我为郑州速度感到自豪和暖心,能为家乡和同学们作点贡献,是我的荣幸。”

a8dd8d_jpg.jpg

打印资料、拼书桌,95后店长当起“大家长”

“目前店里有50位同学,都是5月22日晚上10点左右来的。”5月26日中午,店长徐阳边准备给学生们的午餐,边说起自己的“大家长”生涯。

5月22日,郑州发布消息称:考虑到大学生群体没有收入来源,郑州将对返豫学子免费隔离,郑州永远是在外学子的温暖港湾。消息一出,“郑州温度”“学成回来,为郑州效力”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

当天,徐阳接到需接受上海返郑学子的任务时,心里觉得有些荣幸,“身为郑州人,我能做点贡献特别自豪。”

1653563030153121.jpg

到达的学生中,有大学生和部分高中生,每天还需要上网课、考试,“入住第二天,11楼的同学联系我需要一个大桌子方便学习,我们就和其他房型中有多余桌子的学生沟通了一下,在酒店工作人员苏姐送餐时,给学生们送去了书桌。”

5月23日,住在10楼的薛凌联系了徐阳:“酒店有打印机吗?我急需打印一份学习资料。”徐阳二话没说,让薛凌将资料发给他,帮忙打印后送去了房间。

在学生眼中,徐阳像个有万能口袋的大家长,对在酒店的学生喜好了如指掌,学生有需要时在联系群中呼叫,他有求必应。

“有个陈同学特别爱喝水,我们送餐时给她配5瓶饮用水,她一直跟我们说谢谢,”但很多学生不知道,口罩下的徐阳,今年刚满26岁,“也会有情绪出现波动的同学,我们差不了几岁,就和他们多聊聊天。”徐阳说。

165356304787531.jpg

50名返豫学子吃到菜角、胡辣汤:想了两个月的家乡味道

酒店里除了徐阳,还有3位照顾学生起居的员工,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52岁,“大家都特别负责,学生们后勤上有需要的物品时,我们都及时跟政府隔离专班后勤组沟通,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但让上海大学生赵文没想到的是,在郑州隔离时还能吃到胡辣汤、菜角这些“久违的家乡味道”。徐阳说:“隔离第二天学生们就念叨胡辣汤,后勤部必须安排!”

5月22日下午,上海返郑的高铁上,赵文正在为隔离担心,突然收到免费的消息,“刚得知时很激动!真的感受到了家乡对于豫籍学子的关爱,感受到了河南的格局、郑州的气度,为自己的家乡自豪!”

高铁到达,本来还担心找不到对接人,结果站内就有工作人员高喊“学生在学生通道等候!”

去酒店的路上,看到郑州的车水马龙,赵文心想:“回到家乡就放心了,此心安处是故乡。在上海宿舍中封控近3个月,看到阔别已久的烟火气,原来最平凡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

到酒店时已经过了晚上10点,“一整天为了防护没摘口罩,还没吃饭,酒店为我们做好消杀后,还提醒我们有免费提供的各种口味的泡面。”赵文说。

几小时内准备好房间的“郑州速度”,酒店像暂时的“家”

谈起“郑州速度”和“郑州温度”,赵文这次深有感触。

“22日晚进酒店时,地上已经铺好了塑料薄膜进行防护,门口摆放了用来放物资的小桌子,为了防护,房间里的下水道口还用袋装水堵住了口,”赵文介绍道,“每个房间里还配备了矿泉水和生活物资,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接到通知要接收我们的,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的准备工作做好,所有的工作人员一定很辛苦。”

到达酒店之前,赵文父母在微信中一直询问:现在到哪里了?有没有人管你们?有没有饭吃?

“我就给他们录了酒店的大房间,还有丰盛的隔离餐,在这里,连早上送来的牛奶都是热好的,几乎每餐都有稀饭,他们现在完全放心了。”赵文说。

在酒店隔离的几天,赵文觉得像是暂时的“家”一样,“特别是喝到胡辣汤,那是我在上海的老乡日思夜想的!”

回家这次一路绿灯的体验,让赵文觉得暖心又骄傲,“家乡真给力!我现在每天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看着外边的人烟,让我望眼欲穿的是楼下的火锅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