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长城史卷 文化、生态、生活共融发展
保护和利用是长城文化的主题,融入生活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重要一环。“长城的保护需要全社会来参与,长城本身及其保护的成果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说。
去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提出以“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先行区”和“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金名片”为形象定位,明确了“漫步长城史卷的历史文化景观示范区”和“文化、生态、生活共融发展的典范区”的建设保护目标。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说:“北京长城紧靠首都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人们方便到达,生活在周边的人也很多。不论从知名度,还是从公众展示方面来看,北京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条件把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得更好,所以我们才会定位它是‘中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先行区’。”
陈名杰表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既要把文化高度体现出来,又要深入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增进当地人民群众对长城的感情和保护长城的自觉性。
《规划》聚焦“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类关键领域基础工程。
其中,环境配套工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及村镇综合整治,配套改善旅游线路,贯通重要节点,修复空间环境,完善道路设施、应急设施、公益设施,同时推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形象标识系统。
文旅融合工程包括建设文旅示范区,培育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科学规划文化旅游产品,开展深度体验游和研学旅行,推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开展户外活动品牌塑造,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长城文化公园的建设,要使这个区域的老百姓受益,环境好、村落好、人的生活也好,把它建成一个生态、生活共融发展的区域。”汤羽扬介绍,这不仅仅是北京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整个长城沿线要考虑的问题。
自2020年开始,北京每年组织市级层面长城文化节,努力将长城文化节打造成助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亮丽品牌。
去年,2021北京长城文化节在八达岭长城望京广场开幕,主题紧密契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邀请了延庆地区冬奥场馆建设者、志愿者、属地服务保障团队以及中国冬奥冠军运动员,在八达岭长城向世界发出冬奥邀请。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里还将举办一系列品牌活动,比如长城骑行、长城设计周,支持国际长城马拉松等户外活动,举办国际长城徒步大赛等,未来将有更丰富的长城游览形式供游客选择。”陈名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