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北京长城保护:古老文明焕发新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中国新闻网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6:00 | 55 次浏览 | 分享到:

11385343fbf2b211539fdc3e718b18320cd78e27.png

2021年7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长城保护状况报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这是继2018年大运河之后,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再次获此殊荣。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长城,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物质载体。

北京境内的长城,和其他省份相比,不算长,甚至不足整个长城的二十分之一,却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

520.77公里的北京长城,包括北齐及明代两个时期的长城,以明长城为主体,穿越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六区,是全国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

从北京近百项长城保护工程的启动,到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的成立;从第一个关于长城保护专项规章,到《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的相继出台,北京长城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修缮理念不断进步的同时,长城也从历史走进现实,从崇山峻岭间走向人们的生活。

开展近百项长城保护工程

“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作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段长城,八达岭长城位于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万里长城独秀”慕田峪长城、“长城博物馆”司马台长城都是北京著名的长城点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城遭受严重破坏。一些文物保护专家痛心疾首,强烈呼吁保护长城。198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长城北京段整体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以来,北京市开展了近百项长城保护工程,如密云鹿皮关、古北口、延庆岔道城、九眼楼、平谷将军关、怀柔黄花城等,包括以长城知名险段箭扣长城为代表的示范性保护工程。

2003年,《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应时而出。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关于长城保护的专项规章,用法律手段,架构起国内第一道长城“保护网”。

一些文物专家认为,“长城保护法”的最大意义是使长城保护问题实现法制化,它可以解决现在长城保护工作中管理职责分工不清及无序开发问题,通过分段式责任制管理,围绕长城的开发问题将在有序、科学的环境下进行。

随着《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至2035年)》的出台,长城文化带成为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并称的三条文化带之一,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至2035年)》公布,针对北京长城的保护修缮力度进一步加大。该规划提出,到2035年,通过抢险、日常维护等手段,北京市将实现长城本体和载体全线无险情。为达到这一目标,北京市从2019年开始,每年固定推进10个长城抢险加固项目。

长城国家公园的建设也在逐步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于2021年12月公布,长城保护也迈上新的台阶,成为与人们生活相生相融的文化遗产。

进行长城调查为保护利用奠定基础

延庆境内的明长城达179.2公里,约占北京长城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八达岭长城。

“延庆是北京最早开始进行长城调查工作的地区,而北京是全国最早开始长城调查的地方。”延庆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于海宽说。

2006年至2012年,为进一步摸清长城家底和保存情况,国家文物局组织长城沿线各地开展了最为全面、系统的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

2007年开始参与长城相关保护工作的于海宽,为配合国家文物局的长城调查工作,带领延庆长城踏查小组的二组队员开展了两年的长城野外调查。

一行人跋山涉水,徒步穿越境内形制多样、地形复杂的南山路边垣、东路边垣、多处隘口和烽火台,徒步行程数千公里,拍摄长城视频资料近20小时,为延庆长城踏查工作的圆满完成并取得“全国文物先进县”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我们第一次摸清了区域内长城的分布情况,包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点段、挡马墙、砖窑等,第一次摸清了长城附属城堡的具体分布,梳理了很多跟延庆长城相关的史集典籍,形成了延庆区长城概貌的综述,为后续长城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于海宽说。

与全国各地一样,历经风雨侵蚀、地质变化、历代战乱等数百上千年的破坏,北京长城保存状态不容乐观。2000年以来,北京市开展了近百项长城保护工程,财政资金投入约4.7亿元。

回顾这些年参与的长城修缮和保护工作,于海宽觉得,最大的变化在于干预程度越来越小。“八达岭长城先后接待过500多位国家元首,从开放到现在,一直是长城的象征或者典范。这些年也会有一些声音出现,说八达岭长城修得太新了。因为坍塌之后,我们把它复原、复建起来了。”

“十几年来,我们的修缮方式和理念一直在进步,越来越尊重长城的原真性,保留历史沧桑的痕迹。虽然现在用的材料越来越少了,但是对于长城本体保护的研究、后续利用的考量以及前期勘察,也就是说究竟应该如何保护它,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了。”于海宽说。

怀柔区文物所所长张彤介绍,传统的修缮就是“房子塌了,再把房子盖起来”,而预防性保护、研究性修缮则要深挖长城背后的历史内涵,开展更具针对性的保护。“400多年来长城都经历了什么,每一块砖怎么放置,每一个细节的问题都需要考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