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乡里,街头,青瓦砖房
小时候,在老家农村,乡里逢农历二五八日可以赶大集(隔壁乡镇就是一四七或者三六九)。我们小孩,都特别期待周日和二五八重叠的日子,可以跟着父母到乡里赶大集。那时候,周六不休息,要上学。
严格来说,乡里都不算有街道,一段土路两边,一排平房或者瓦房。逢集的时候,各地乡亲,推着手推车,把各自家里看家“手艺”,推到马路边售卖。五谷杂粮、红白萝卜大白菜、还有卖包子烧饼?烙面的……集市上,都是原生态的农产品和吃食。也有打铁修篱笆的,或者给驴马修蹄子的。

街头,马路的拐弯处,有一个带顶的看上去算是有点正经的青砖瓦房,房顶有一个大大的、已经掉漆的、水泥砌出来的红五星。
在这里,妈妈可以买到给我们织毛衣用的毛线和缝针,也能买到给我们做新衣服用的布,还有爸爸偶尔喝一点的玻璃瓶白酒。
是人来人往的集市上,只有这里,对孩子们吸引力最大。能买到塑料包装的糖块,还有眼馋了很久的饼干??称斤的,还有五分钱一杯玻璃杯装的红糖水。这才是山里孩子的梦想天堂。

好多东西,是家长舍不得给我们买的,比如那种白色绿色相间的铁罐健力宝。我喝过一次,一次抿嘬一小口,忍了两天都没舍得喝完。
从小到大,姐姐一直用香皂洗头。直到三年级的时候,才被妈妈要求用黄色塑料瓶装的“蜂花“护发素。那时候,所有女孩,都是从蜂花才知道了”美发护发“。护发素只有那个红五星的青砖瓦房里有卖。
那里有一种酱,黑乎乎的,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抹馒头上好吃的很。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村里的一个老头,熬酱色(shai)的东西。多加点盐,成了酱块,就是那时候流行的固体酱油。
还有咸菜卖,干萝卜条,芥菜疙瘩……没有榨菜,榨菜是很多年以后到县城上中学以后才见过的“美味”。

孩子们梦想的这个“天堂”,叫供销社。我,80后头两年出生,那时候六七岁。
这是我最早的乡村记忆。还记得,每次去供销社,爸妈都难免会唠叨几句,现在不用粮票布票了,有钱就能买东西,挺好。哪怕买不起,也比有钱不能买强点。
很快,我就跟着当包工头的父亲到了县里上初中。学校门口,有一个小卖部,很小,也挺乱的,如果用现在孩子们的眼神看,十足能算得上脏乱差。
零食和咸菜包,比乡里的供销社并不少。还有辣片,旁边买一个烧饼夹两毛钱的辣片……那种味道,是很多年以后,吃上麦当劳肯德基都比不上的美味。
02北京,超市,小商品市场,还有早市
到市里上高中的时候,市中心的百货大楼,变成了超市。那已经是90年代末了。到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海淀区白石桥,家乐福超市已经开了几年。
家乐福旁边,是首都体育场,后边体育馆地下,当时是个小商品市场。可火爆了,各种义乌小商品,除了吃的,灯泡箱包螺丝钉胶带塑料袋洗脸盆……印象中,我第一次有了“只要想得到,就有的卖”的感觉。
其实,08年奥运会之前,从中关村南大街各大学校园,到白石桥家乐福,最便捷的走法是坐公交车,那种红白色的铰接公共汽车,冒着浓浓的柴油尾烟,还有突突哼哧的发动机声响。

其实,也就几年前,北京很多社区旁边的小马路上,都还有早市。比我们小时候的那种乡里集市要热闹的多。
东三环边上,团结湖公园对面,团结湖早市,一开就20多年。早上五六点到九点左右,书、茉莉花、蟑螂药、碗碟鞋帽、海鲜、蔬菜、水果……丰富的要命,不到800米的路上,几乎可以买到全中国各地的食材水果蔬菜和小物件。
“羊杂羊杂,羊棒骨熬汤,纯正老羊杂”
“随便挑随便选,选好您就别撒手”
“全部赔钱卖,谁不赔钱谁王八!”
……
我甚至在见过有个地摊卖鱼籽和鹅肝,还在就放一个凳子手拿一个推子的老大爷那儿,理过头发。
世界的北京,满满的烟火气,那是2014年的北京城,市中心的地方,繁华的CBD和三里屯,咫尺之遥。那时候,快递、外卖、小哥、网购,也渐渐开始成为生活的日常。

团结湖早市,2015年初被关闭了。当时,网上还有些争议。北京晚报报道:24年历史团结湖早市将关张引热议,老街坊难说再见。据说撤销的原因是扰民、影响交通、影响环境。对很多人来说,那几百米路,意味着一种习惯的改变。
老家,乡变成了镇,也有了果蔬超市,也有了便利店,集市却已经好多年都不“逢”了。也已经成了消失的记忆。
乡里的那个供销社,北京的早市,逐渐消失在生活里,消失在我们的记忆里。
03 供销社回归?复活?
前几天,一个“老干部”为主的群里,突然有这么一条发言:“现在向大家介绍全国供销总社供销驿站平台……市场覆盖面大,供销社网点遍布城乡……加入这个平台可以……”
我惊呆了,供销社?中华供销总社,我是知道,但……
前两天,再次路过团结湖早市那条马路,走到尽头,拐弯到红绿灯路口,居然看到有一个“供销便民服务中心”。

中心门口,标语的字体和用色,还真不能算土气,“爱在北京,美在供销社”“让城市更美好”。
供销?供销社?猛然想起儿时乡里的那个供销社。我在采编小朋友们的群里问,“你们可还记得供销社?对供销社,可还有印象?”答案,是丝毫不意外的“不知道”“没听说过”。
我进去逛了下,居然买到了一种好几年都没有买到的新鲜压出来龙须面生面条。有一种焖面,需要鲜软的细细的生面,蒸过之后再焖,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