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发时代之先声
1958年
21岁的吴天一来到西宁
像一棵年轻的胡杨
从此扎根在青藏高原
在这里
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
患上高原病的患者
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
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当他看到战友因缺氧
导致痰从鼻子里、
口腔里、嘴里涌出来
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战友说
“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
到了这里,却得了这个怪病”
后来,战友因高原病不幸去世
这也成为了激励吴天一
从事这一项研究的原因
在高山研究的路上
他曾遇到过多次困难
有一次车祸
吴天一断了4根肋骨
还差点戳到心脏
但是106天后
他又出现在阿尼玛卿的马背上
当时他断的骨头刚长上
马背上颠簸,疼痛异常
但还是要为团队
展现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
青藏铁路建设的五年中
吴天一带头制定高原病防治措施
将高原病的自我判断方法
写入科普手册
送到每个筑路工人手中
创造了14万劳动大军
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4年
无一例因急性高原病死亡的
世界医学奇迹
吴天一在卫生健康领域奋战一辈子
获得无数荣誉
“青藏高原是我科学研究的根
是我生命的根
高原医学研究是我一生的追求”
机器狗搜救、AI诊室、具身智能……这届外滩大会人工智能含量“爆表”
电视剧《生万物》获好评 展现人对土地的深情
“人工智能+”加速释放强劲动能——透视我国智能经济发展新趋势
探寻潮阳剪刀下的文化密码
“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 工业智能体专业赛在北京启动
清华大学汤珂:构建“可信数据空间”,破解工业数据安全与价值释放难题
从“秀场”到“工厂”,机器人工业应用加速
北京人艺重排反战主题话剧
更懂“人心”的智能机器人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见闻:千行百业激活“数智能量”
一个音乐IP,如何引爆一座城?
《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冲击800场演出 这些爆款舞剧凭什么一路长红
奇瑞汽车张国忠:全品牌矩阵彰显“智”造实力 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
当科幻片场景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探馆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回望历史 正义必胜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