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因加科技CEO易鑫,中科院基因组学遗传学博士,曾任华大医学首席运营官、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近年先后主持完成研究项目(课题)7项,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相关研究成果已陆续在Science、Nature、NG、IJC、AJCP、Plos ONE等杂志上发表,截至目前已发表SCI文章66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430分,累计授权专利33项。
……
虽然学术积累深厚、技术创新力强、对前沿技术保持高度敏感性,智公型创业者也面临不少挑战。
在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看来,硬科技公司创始人要尽快从科学家状态调整到创业者状态,科学家创业群体也需要提高对商业模型里的数字敏感度,比如收入、毛利、可变成本等,“这些都是商业语境下判断企业发展是否健康、前景是否广阔的标准”。
与这类创业者合作过程中,投资人互补性会更强。“投资机构要做的具体事情,除了给予资金支持,还要给‘智公’配备相应的服务体系。首先我们在投资团队配备上要引进一些既懂底层技术,又懂商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和‘智公’对话。其次,我们要帮助‘智公’组建资源,帮他们找互补型合伙人或者管理层、配备后勤服务等。”王霖说。
“植物精神”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有一个经典的思维公式:人生和事业的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后两者均是精神层面的要素,热情由意志决定,思维方式则发自人的灵魂,亦可称为人生态度。
由此可见,精神力对成功而言极为重要。而向内生长最关键的内核,正是韧性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从植物中去汲取。如任正非所说,做企业应该像植物,不应该像动物。
动物是可以移动的,可以逐水草而居,可实际上动物比植物更脆弱。植物在一个环境中出生,就要深深扎下根去,不管环境发生什么变化,都要想办法汲取到营养,让自己壮大。今天能生存下来,未来能成长更好的创业者,都需具备典型的“植物精神”。
王霖对“植物精神”也颇有感触。某天王霖在跑步时,突然想到了沙漠里的仙人掌??它面临的是极为恶劣的环境,白天暴晒、晚上骤冷,通常半年没有雨水的滋养……仙人掌为什么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且活得还不错?
经过查询,王霖发现,仙人掌最缺的就是水,但在沙漠里,它的根最深能扎30米,从最深处来吸收水分。一旦下了雨有了水,它的根系会在一夜之间发出来,把水分吸收。当再次面临暴晒环境时,仙人掌生出地面的根就会迅速断掉,防止水分蒸发。同时,仙人掌蜡质层的外壳能够防止水分蒸发,叶子也进化成针尖状,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还能够保护自己。
仙人掌哲理同样适用于创业。企业生存的资源相当于水分,这里的资源一指资金,二指人才。
植物和企业成长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比如一个枝条上开了很多花、结了许多果,植物会自动筛掉一些,来平衡果子生长空间。企业也是如此。如果资源有限,就必须通过强化自己的根系,力出一孔。
旱季持续多久、雨水何时降临,都是未知,创业者要做好最恶劣条件下也能活到最后的准备。
根据春华资本创始合伙人汪洋观察,过去18个月里,资本市场发生巨大逆转,这使得很多公司估值发生根本性变化。最热的行业如碳中和与中国芯片行业,估值发生了巨大的前置,现在最新估值低于上一轮的项目,比比皆是。
和前两年相比,早期项目现在的融资难度翻了2~3倍,受二级市场影响,中后期项目融资也比较困难。创业者和投资人预想中的估值差异巨大,导致双方谈判过程会很累,成交难度在加大。
但在汪洋看来,“估值比上一轮低,也经常有人愿意做。这是合理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一个聪明的企业家要有这样的度量。他也要为此承担巨大压力,要去做上一轮投得贵的投资人的工作,要去说服对方,拍桌子也行,该拍就得拍。这样你才能生存,否则企业就死了。在这个时代,如果我是卖方,我也会做聪明的选择,识时务的选择,发展资金是硬道理。不要在乎一时估值下来了,股价下来了,最重要的是要把事情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