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9日,各式国潮宝藏现身北京三里屯(图 / IC)
“‘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
是时候来谈一谈“国潮”了。
你可以做个自测,看看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国潮含量”有多高:潮牌??很难不被巩俐上《嘉人》(Marie Claire)杂志封面时穿的SMFK、易烊千玺的Randomevent同款发带种草;潮鞋??不必理会被炒卖到48889元的李宁×韦德联名款,这款已经停产了,不如了解一下“中国李宁”新款;潮饮??喜茶、蜜雪冰城、茶颜悦色、元气森林、汉口二厂、三顿半、永璞,等等,你总喝过其中一款;潮食??火出圈的各地文创雪糕,比如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味”“出土味”雪糕,都好想试试……
此外,在文旅、电影、电视剧(包括网络剧)、综艺、短视频、游戏、动漫、音乐等领域,国潮均呈澎湃之势。可以说,国潮不仅仅是一种消费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白蛇传?情》掀起新国潮,尽显传统文化魅力。
如果说2018年被视为“国潮元年”,那么,2021年则可称为“国潮崛起之年”或曰“国潮当打之年”。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2008年是国潮的萌芽之年,理由是: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文化自信的提升、对中国元素的广泛运用,拉开了国潮以及传统文化创新性回归的序幕。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教授胡钰如此总结:“‘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个问题:何谓“国潮”?
国,即中国??中国文化、中国IP、中国元素;至于“潮”,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之潮??国潮研究报告》将之划分为两层含义,即供给端和消费端。在供给端,“潮”可以解释为“潮流”,传统国货完成了新时代的新演绎,新兴国货通过满足当代需求确立位置;而中国品牌正在进行着集体品类创新、产品出新和品牌革新,成为市场中的集体潮流。在消费端,“潮”可以理解为“风潮”,消费者对于新国货的消费习惯开始形成,大众对于新国货的认知、消费心理发生了从漠不关心到争相追逐的转变。
《中国之潮??国潮研究报告》认为,国潮需包含三个元素。第一,需要有中国特色。无论是来源于中华文化,还是带有中国特色技术的标签,这是国潮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基础因素,也是核心。第二,国潮需要符合前沿审美和技术趋势,尤其关注新生代的需求。第三,国潮需要有世界视野,展现中国自信。它的流行不光靠情怀,更要靠硬实力,成为国民引以为豪的新名片。
国潮、国风、国货,这几个概念,因为常常混为一谈,也需要加以辨析。一般认为,国风指依托于中国文化,抽象出来的元素和风格;国货指由中国生产制造、拥有自主产权,包括科技、制造、医疗、消费等多领域的产品创新。国潮一定是国货,但国货不一定是国潮,可以具备国风的元素,也可以不具备,三者之间是交集的关系。
简而言之,国货是“中国制造”,国潮则是“中国创造”或“中国智造”,国货经过创新和升级,才能成为国潮。

2021年8月19日,四川成都,市民在位于宽窄巷子的中国李宁概念店闲逛(图 / 视觉中国)
雕塑艺术家隋建国创作了一组名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系列作品。他在一次讲座中谈及创作这个系列的缘由:1990年,“中国制造”开始大批量出口国外,他也因各种机缘频繁出国,经常能在当地的地摊上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他还记得1991年去日本参加一次祭祀活动时,一名祭师身上的尼龙工作服后背印着大大的“Made in China”。当时中国制造给世人的印象是廉价,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抵制中国制造的案例。于是,2000年,隋建国把一只恐龙玩具放大,做到3.2米高,打上“Made in China”的logo。
这一系列延续到2005年。除了恐龙玩具,后来隋建国还做了一块巨大的Made in China霓虹灯牌,立在今日美术馆展馆的楼顶上。隋建国表示,“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一个缩影,因此,他把这个概念单拎出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有媒体如此解读这一系列作品:隋建国的“中国制造”指的是对人的制造,只有把人的创造力培养出来,中国制造业才能迎来真正的转型。
年轻人的选择
QuestMobile研究院在《2020 新国货崛起洞察报告》中梳理了国产品牌崛起所经历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国货品牌渐起,以1996年国货家电销量首次超越国外品牌为标志;第二次浪潮发生在2008年之后,国货潮流萌芽,以飞跃鞋潮遍欧洲为标志,国货经典“老三样”回力、飞跃、梅花再次焕发活力;第三次浪潮从2015年至今,国家于2015年倡导扩大总需求,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于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引导国货品牌发展。
我国不再追求数量与成本做“世界加工厂”,而是愈加重视创新、品质与品牌。这正是国潮兴起的大背景。
经济的迅猛发展、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升,也使得人们有条件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消费力量的推动下,大量原创品牌获得了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