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不是所有跟风,都能叫国潮

来源:新周刊 | 作者:桃子酱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32:00 | 11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5月,北京,前门大街开启以“前门国潮京品节”为主题的前门京味消费季活动(图 / 视觉中国)

CBNData、百度、巨量算数等发布的数份报告显示,近三年来“新国货”相关搜索指数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近十年来中国品牌的关注度提升至70%。SocialBeta的国潮相关报告指出:“国潮的崛起已经从产业链变革、品牌高速发展这样的数据增长发展成为消费者心智的彻底转变。这其中离不开国际局势和经济环境的外部推动,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已经从心底树立起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觉这一内在动因。”

年轻消费者成为国货消费的主力??苏宁易购发布的《2020 国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国货消费人群的订单量上,90后占比35.7%,00后占比16.4%;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国货消费上,90后年均支出5307元,在各年龄群体中排第一。

而在文化层面上,年轻人群对国潮的认同度也在加深??阿里文娱发布的《青年文娱大数据》报告显示,随着中国本土流行文化的崛起,国产电影、中国流行音乐以及相声、曲艺等传统艺术得到了当代年轻人的追捧。

国潮,刚刚起步

国潮,其本质是文化自信潮。

“‘国潮’兴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自信在商业端的自然流露。”这个看法来自品牌联盟商学院院长王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永表示,从某种意义上看,国潮就是一场传统文化的“再流行”,这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的需求不断扩大的自然体现。

对内,我们需要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在此基础上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对外,则需要因应中国崛起的现实,讨论如何表述中国、再现中国,即“讲好中国故事”。学者戴锦华认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即不仅仅要向世界展示中国,同时意味着中国崛起并不仅仅是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艰辛历史,我们终于走到世界舞台的高端,我们终于进入整个世界性的事务,终于开始参与乃至主导甚至改变世界的走向的时候,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表述中国上,是不是可能意味着中国向世界提供一种不一样的价值。”

在戴锦华看来,相对于中国崛起的事实,我们还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结构。如何构筑中国文化的主体?“它势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再发现,或者传统中国文化的一个重构与更新;但同时,它也势必是20世纪革命记忆或者20世纪历史记忆所强有力地重组过的这样一种中国文化主体。”戴锦华表示。

2020年1月6日,上海,原创国潮青年文化街区现身上海某商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专程赶来打卡拍照(图 / 视觉中国)

回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者和艺术家普遍有着对西方的焦虑。以被视为国潮艺术代表的蔡国强为例,1986年,蔡国强去了日本。在《十三邀》上,蔡国强谈及,自己去了日本之后,“意识到他们的问题成为我们的问题了”??“我们是东方,我们怎么努力,永远都要在西方的舞台上混日子,需要西方的同意和认可。”

那么,能不能不跟西方玩这一局?有没有另外一个局?也就是说,不要局限于西方或东方视角,而是从宇宙的视野和格局来看。“某种意义上,这个角度使我自由了。”蔡国强表示。这正是他的“与外星人对话”项目的缘起。

而在跳脱西方、东方的二元视角之后,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态度?蔡国强找到的是火药这门古老的手艺,并将之化作崭新的艺术语言。

和蔡国强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的徐冰,起初也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跟国际接轨,而且希望自己的作品表达能够被接纳为一种国际语言、一种当代艺术语言。然而,“即使你想用西方的手法,但你身上原本带有的东西必然要跑出来”。同样是在《十三邀》上,徐冰表示:“问题在于你怎么把你身上带着的自己文化中优质的部分,通过你的作品展现出来。”

蔡国强一直想在泉州做一个文化智库,“不是研究制度问题,而是研究怎么能让作为一个个体的中国人,不只因为财富、穿戴和英语的提高而在世界上更受欢迎”。因为,“中国人的故事里面其实包含着很多复杂性,他的爱情啊,他的更年期啊,他养小孩的苦恼啊,但中国人不善于讲这些故事给老外听,只能讲老外要听的那些故事??可是这也没有讲好,也是在一定的套路里”。

“讲好中国故事”是国潮的根本,唯其如此,国潮才能立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国潮,才刚刚起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