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朱玉馨:小小的“影人”,大大的梦想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时代面孔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32:00 | 1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声“嘘”声后,剧场的灯渐渐变暗。

十指操控,妙趣横生。一面白幕上,猪八戒和小妖斗智斗勇的故事被生动演绎。这段表演是泰山皮影戏《西游记》的精彩桥段,表演者是朱玉馨。

一个人,一台戏。95后的她,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第八代传承人。她6岁开始学习皮影戏,已经坚持了20多年。年轻的容颜,在历经沧桑的“泰山皮影”中大放异彩。

她常年奔走于全国14个剧场演出。如今,会玩、爱看皮影的人越来越多,她很欣慰,她说:为了推广“泰山皮影”,值得。

千年传承,古韵今风

“非遗”传承的路在何方?

“活态传承与再生产,是‘非遗’保护的必由之路。”朱玉馨介绍说。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艺术,又叫“影子戏”。根据史书记载,皮影戏从西汉就开始了,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唐朝和清朝时期最盛行,而且还远传至国外,风靡一时。

泰山皮影起源于600年前的明朝,与传统皮影戏不同,泰山皮影集说唱、表演、配奏于一体,对表演者的协调性要求极其严苛。素来有“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说法。

“我在表演一台皮影戏的时候,要心里想着词儿,嘴里唱着曲儿,手里握着影儿,脚下还得踩着乐器锤儿。” 朱玉馨说,每一次演出她的四肢五官,还有头脑,都不能闲着,相当于一个人得干十个人的活。

创新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种子,“非遗”也如此。朱玉馨认为,传统的“线上”表演形式已经不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特别是网络上出现皮影后,“皮影面临着传承危机。”

顶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头,“泰山皮影”未来如何发展?怎样打破“自我陶醉”的“紧箍咒”?如何利用“皮影”唤醒人们对非遗的记忆和文化IP?一连串的问题,抛给了20多岁的朱玉馨。

变则活,不变则板。于是,朱玉馨胆大尝试创新。“我们要占领‘拇指一族’阵地,让非遗上网。”

说干就干。首先,朱玉馨根据现代人的想法去改编剧本和配乐,尔后,尝试将皮影戏故事制作成通俗易懂的绘本,开发IP。她还改造传统的泰山皮影戏演出方式,将Flash动画应用到演出中。

“把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融入皮影戏的表演,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新鲜感,提升观众了解皮影戏、认知皮影戏的欲望。” 朱玉馨说。

2015年,还是大三学生的朱玉馨将自己对“泰山皮影”的创意带到了首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为泰山皮影的未来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此次大赛上,“幕影春秋泰山皮影传播与推广系统”朱玉馨团队,斩获金奖。

创新,永远在路上。朱玉馨带领团队通过网络、微博、微信、APP等终端宣传泰山皮影,开发皮影舞等产业,对泰山皮影进行商业运营,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她还尝试将泰山皮影和泰山当地的旅游产业结合,作为当地的特色演出,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从本质上而言,创新就意味着潜在的失败。朱玉馨认为,对于“泰山皮影”的创新之路,必须有接受失败和挫折的勇气。

“VR技术在刚兴起的时候我们就尝试过,因为做的内容匹配度不是很好,这种观感并不如观众走到剧场中这种观感体验好。” 朱玉馨介绍说,小小的“影人”,也有大大的梦想,“泰山皮影”的创新就是在一次次“失败”中获得新生。

“‘泰山皮影’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现如今,朱玉馨又把眼光投向了“原宇宙”上。

薪火传,文明盛

作为“泰山皮影”的第八代传承人,朱玉馨凭着一股敢闯、较真的劲头,一学就是20多年。

“我学习皮影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的外公范正安先生是泰山皮影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是泰山皮影的第六代传承人。” 朱玉馨介绍说,她的舅舅和妈妈是第七代传承人。

“小时候,别的小朋友在抱着‘洋娃娃’玩具的时候,我却拿着皮影。” 朱玉馨打趣地说。

微信图片_20220611202534.jpg

皮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朱玉馨的生活。朱玉馨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里面,她的童年和皮影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皮影一直陪伴着她从出生到现在。

“我的家人们也都是以此为生,依靠这门艺术生存的,所以我并不觉得我在学习这个过程中有多难,反而非常快乐,我也一直是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长大的。” 朱玉馨笑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一双纤细的手,这是一双让人心疼的手。朱玉馨的手上有许多伤疤暗痕。她却说:“这是我们皮影人独有的荣誉。”

微信图片_20220611202542.jpg

“一个30公分的影人,要雕刻3000多刀。” 朱玉馨手里拿着影人说,做完的影人还要通过上色对接、压平等方式把它做成一个皮影人放到舞台上。影人的制作流程有11个步骤。

除此之外,要会编故事,还要去继承传统的曲调,然后去练习乐器……脚下踩着锣鼓点,包括木鱼、大叉、小叉锣、大鼓这些击打乐器。“手里还要有一些表演的技巧,比如说影人的旋转走路,这些都是要去练习的。”

“要想让影人活灵活现,每一刀、每一笔,每一个过程都不能错。” 朱玉馨说。

看似普通无奇的影人,制作过程是如此的冗杂;10多分钟的皮影戏,表演者要熟练掌握如此多的技能。很难想象,朱玉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微信图片_20220611202548.jpg

2017年,朱玉馨一家在北京东城区前门大街,开了他们的第一家皮影剧场。

第一场演出时,台下很火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朱玉馨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是如此的厚重。“观众的掌声,就是对‘泰山皮影’的最大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