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守旧”不忘创新 科技“尝新”助陕西非遗“走”向四海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中国新闻网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33:00 | 9 次浏览 | 分享到:

db8f6b88-5911-4ef5-9ddd-efad48a42cdb_zsite.jpg

图为薛宏权正在制作皮影。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陕西渭南8月2日电 (杨英琦)“从古至今,皮影戏其实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陕西省非遗项目华县皮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宏权1日表示,接触皮影四十年,自己愈发相信“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只守旧,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才能留住观众的心”。

流传于陕西省渭南地区的华县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源于1500余年前,其音乐演奏细腻古老,影人雕刻造型优美,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华县皮影戏演出搭台只需一盏明灯、两张方桌、几块木板,“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2006年,华县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华县皮影戏作为其中的子项目一并入选。

558937eb-60f2-459c-bfce-c251f98794ac_zsite.jpg

图为民众正在体验华县皮影戏表演。 杨英琦 摄

2015年,薛宏权创立了华州创新皮影团,为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该团队在继承传统皮影艺术的基础上,从影人造型设计、音乐制作、灯光运用,舞台呈现等方面进行创新,动作模拟真人,表演贴近生活,并编排出皮影芭蕾舞剧、童话故事等一系列新剧目,提高了皮影戏的观赏性。

薛宏权告诉中新网记者,传统的影人关节分解少,表演动作“写意化”。“我们团队仿照真人的骨骼结构制作皮影造型,力求其表演动作更加细腻。”

同时,薛宏权和团队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将其与传统艺术相结合,打造更加灵动的演出效果。“在布景上,我们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场景切换,效果几乎可以达到类似电影的镜头切换,十分流畅逼真。”

近年来,薛宏权多次带团队走出国门,前往奥地利、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交流演出。因出国表演时需要自带布景等舞台设施,而传统“舞台”过于笨重不好携带,薛宏权就自己画图、设计,做出以碳纤维材质为主的新型皮影表演舞台。

“这种‘舞台’轻便许多,一个更易于携带的‘舞台’也更利于我们的传统艺术‘走’向四海。”薛宏权笑言。

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渭南悠久的历史与文明为其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渭南市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坚持活态传承,该市非遗项目持续增加、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与薛宏权的心愿一致,渭南非遗正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