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克汽车宁波梅山工厂的自动化焊接线(2022 年11 月19 日摄) 黄宗治摄/ 本刊
?“金扁担”的两头和中间城市,在准确定位下强化增长引擎,犹如书法银钩铁画,犹如血脉强筋健骨,带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经济发展
?杭州有世界级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和大量创新型企业;宁波有绿色石化和汽车产业。两地的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枝繁叶茂。参天大树、绿草如茵,共享营商环境阳光雨露
?杭州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宁波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建设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已达3471个
文 |《?望》新闻周刊记者 方益波 马剑
山明水秀的西湖,通钱塘江入杭州湾。甬江奔流,向东是大海。
改革开放初期,杭甬温“铁三角”撑起浙江这块市场经济热土。如今,杭州、宁波“双子星座”占据浙江省GDP近半壁江山,中间绍兴融杭联甬,从西北到东南,一条“金扁担”隐然成势。
如果把“铁三角”视为浙江区域经济地图的1.0版,现今传统“铁三角”再加上“双子星座”挑起“金扁担”,就是2.0版。近年来,杭甬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共唱“双城记”,撑起长三角南翼,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扬长补短共挑“金扁担”
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GDP增速超过上海和江苏。浙江省内,杭州以18753亿元的全市生产总值保持全省第一;宁波则以15704.3亿元紧随其后,同比增长3.5%,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同比增量超千亿元的地区。
传统“铁三角”的另一极温州,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0亿元。近年来,温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奋力挺进“万亿之城”。地处“金扁担”中间的绍兴,以7351亿元排名第四,增速达4.4%,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21年,浙江出台《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2022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着力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同时要求,唱好杭甬“双城记”,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支持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
早在2019年,“杭绍甬一体化”就被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金扁担”的两头和中间城市,在准确定位下强化增长引擎,犹如书法银钩铁画,犹如血脉强筋健骨,带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经济发展。
杭嘉湖平原绵延伸展到宁绍平原,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生产要素跨越行政区域流动重组裂变,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在统筹协调中走向共同发展。
数字并不能说明全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和“十年磨一剑”各有侧重、各擅胜场。
人杰地灵、拥有“网红体质”的杭州,提出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打造以“互联网+”为重头,以信息经济、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创新前沿地带;信奉“闷声发大财”的宁波,以制造业立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拥有世界第一大港、大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进入2023年,两座城市扬长补短,杭州以数字化赋能,依托“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打造制造业的“铁柱钢梁”;宁波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数字经济,立志成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无论杭州还是宁波,对开拓市场而言,只有空间、并无边界。企业藤蔓相连,地域同气连枝,共挑“金扁担”,方能融入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说:“杭州是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动辐射作用明显;宁波拥有东方大港,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大码头、参与双循环的主阵地,是浙江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发挥杭甬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建设好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动力源泉。”
蚁象共舞实现均衡协调
2022年,浙江县域经济“头把交椅”易主,宁波市鄞州区险胜杭州市余杭区,以2734.78亿元的GDP成绩跃升第一,两地差距仅83亿元。这是宁波的县市区首次超过杭州在全省夺冠。
在许多宁波人看来,余杭等县域经济以及杭州市整体的增速减缓,只是暂时“下蹲”,接下来将回暖“起跳”。
2022年,杭州的余杭、上城、滨江等6个区和宁波的鄞州、北仑、慈溪等,进入GDP2000亿元的全省第一梯队。在跻身全省十强的区县市数量方面,杭州比宁波多一倍。在全省县市GDP层面,隶属宁波的慈溪市继续坐稳“浙江第一县”,宁波因此摘得全省县市区和县市GDP排行榜的“双冠王”。
群芳竞艳,而不是一枝独秀。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杭州区划变更带来的变化和宁波的城乡共富,展示出浙江区域发展均衡协调、统筹兼顾的良性态势。齐头并进、科学配置,是唱好“双城记”的题中之义。
“70%是三产,21%是工业。是个不偏科的学生,每个指标都没有拖后腿。投资重在优化结构,避免一味追求增长。”鄞州区发改局相关人士说,鄞州原以工业为主,后来区划变更,成了宁波行政商务金融中心,服务业和制造业双轮驱动,计划未来五年“强二优三”,工业占比回升到30%。
区划调整后,原上城区这一浙江最小的区与江干区的大部分合并后,2022年一跃成为杭州经济总量第二名。原下城区和拱墅区合并,打造出光彩夺目的“银拱墅”。原来的“巨头”余杭区一分为二,划出新设临平区。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分布更为均衡,避免“大的太大,小的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