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乡村建设小型工程 农民工匠大显身手

来源:人民网 | 作者:老李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51:00 | 7 次浏览 | 分享到:

惠来县隆江镇邦庄村文化广场

一个乡村建设项目,原本落地进度较慢,一项改革试点,让其不到两个月就竣工了。

这是发生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邦庄村的事。

“村小学门前有条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影响孩子们上学。”邦庄村党支部书记谢财顺说,村里动议实施道路硬化工程,这虽是个小型工程,但项目审批环节并不少,加上建设资金不充裕,未能按照预期进度落地。

项目加速落地,始自一项改革。2017年12月,《广东省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指导意见》出台,鼓励、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带头人依法承接小型工程项目。2019年9月,惠来县开始试行由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邦庄村被确定为试点村。简易项目“直包到匠”后,这条路从立项到竣工不到两个月。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离不开优化项目实施流程。

今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公布,其中提出“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对于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小型村庄建设项目,按规定施行简易审批”“在项目建设环节,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

近年来,惠来县积极探索优化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模式,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落地见效,畅通涉农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由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建的项目累计已达1160宗,占同期各类农村建设项目总数的四成以上。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第三批21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广东惠来:推行‘农民工匠’模式 实现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落地‘多快好省’”榜上有名。

日前,记者走进惠来县乡村建设施工现场,探寻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的实践探索。

农民工匠郑煜晖??

“简易项目‘直包到匠’,农民能独立投标承建小型工程了”

弧光闪闪、火花四溅,郑煜晖手持焊枪,娴熟地将一根根钢筋焊接起来。这处位于惠来县隆江镇邦庄村的工地,建设的是村里景观池塘。蜿蜒的步道已具雏形,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加装护栏。这项工程的承接人是郑煜晖,隆江镇月潭村的一名农民工匠。

过去,工程项目主要面向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招标,像郑煜晖这样的个体工匠无法参与投标。然而,农村小型工程通常利润较低,一些施工企业竞标后往往转包给个体工匠施工,出现“有资格的不愿做,愿做的没资格”现象。

2017年12月出台的《广东省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指导意见》提出,凡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单项100万元以下的土建工程、50万元以下的货物采购及购买服务项目(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除外),技术要求不高、村民能够自建、受惠对象直接、进村入户的农村小型工程项目,积极推行由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的村民自建方式组织实施。

“简易项目‘直包到匠’,农民能独立投标承建小型工程了。”郑煜晖说,新模式打通了中间环节,项目资金直达工地,工程款可直接拨付到农民工匠手中,既避免了层层转包,也便捷了施工方与项目发包方之间的沟通。

什么人能承接工程?《广东省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指导意见》明确,“项目实施应优先选择本行政村内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申请承接人员超过实际承接需求时,可综合考虑经验能力、民主投票、排队轮流、随机抽取、通过农村‘三资’监管平台等多种方式公开确定承接方”。

竞投项目时,郑煜晖向邦庄村村委会承诺,与邦庄村村民共同组建一支施工队,带动村民增收。邦庄村村民庄贵彬因此得以在家门口就业。

前些年,庄贵彬一直走南闯北干工程。起初父母帮着带孩子,3年前母亲患上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庄贵彬打算留在家中照顾父母,然而母亲治病的医药费、两个正在读初中孩子的花销等开支,仅靠务农收入难以支撑。村党支部书记谢财顺了解到庄贵彬的难处,动员他参加农民工匠项目。

“家门口务工,满意。陪在父母身边,踏实。”庄贵彬说,参加本村项目施工,步行即可出工,镇上的项目也不超过半小时车程。农民工匠的日工资为150元至200元,虽说比在外打工时略少,但省去了租房等支出,他攒下的钱比过去多。更让庄贵彬欣慰的是,自从他回乡就业后,患病的母亲得到更多照顾,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有明显好转。

惠来县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县已有286个行政村推行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5000多名农民工匠参与建设,带动农民工增收2630万余元。

村党支部书记谢财顺??

“项目建设流程化繁为简,效率高了、成本低了、工期快了、门槛降了”

六角凉亭飞檐凌空,砖石小路曲径通幽。步入邦庄村文化广场,路边花圃鲜花争艳,绿叶葱茏。这座占地5.9亩的文化广场于2020年3月6日开工,同年4月14日竣工,工期较同等规模项目缩短一半以上,工程成本节约三成以上。

乡村建设跑出“加速度”,得益于“放管服”改革。谢财顺说,村级工程投资普遍不超过百万元,审批流程长期以来则与大额项目一样,从设计、图审、编制预算到财审、立项、招投标,有17个环节,单是立项申请一个环节就需15天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