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我的父亲焦裕禄》剧评:永远的焦裕禄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杨国军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31:00 | 1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世公仆不负人民厚望,一声吆喝彰显父爱深沉,一跪慈母铭记养育深恩。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8月6日,由范元导演,郭晓东、丁柳元领衔主演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影片根据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的口述回忆改编创作,再现了焦裕禄作为父亲、作为党员、作为人民公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电影以女儿的视角看待父亲、用普通人的眼光看待党员干部,从“一名党员”“一位干部”“一个亲人”三个不同角度,在焦裕禄“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个不同时期回顾了焦裕禄竭尽一生为党为国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影片通过焦守云之口,为观众留下了一位心里装着人民,也装着家人的中国共产党员高大而又淳朴的形象。

影片中,焦裕禄在工作中各种极具担当感、振奋人心的发言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六十年代初期苏联专家团撤走后,焦裕禄带领洛矿工人攻克技术难题,只因他坚信:“咱们中国人,不是天生比别人笨!”当兰考县面临内涝灾害时,焦裕禄亲赴一线救人,因为他眼里只有人民:“县委书记就是一个卒子,什么事都得往前拱。”当决策面临质疑时,焦裕禄勇于担责,只因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出了任何问题,我焦裕禄承担全部责任!”句句铿锵,饱含着焦裕禄对国家、对人民、对信念、对工作的热爱和坚持;字字掷地有声,言出必行,行则必果。

影片除了讲述焦裕禄党员干部的人生轨迹之外,还为观众展现了他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的重要方面。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释出的正片片段中,为教育女儿自力更生,身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亲自示范街头吆喝卖咸菜,给孩子树立了人生成长的榜样。其中“乔装打扮”换破棉衣与女儿走街串巷卖咸菜的温馨画面,让观众感受到严肃的焦裕禄作为父亲暖心的一面:“也许他给孩子的陪伴并不多,但却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位好父亲的职责。”

在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发布的海报上,大雪纷飞中焦裕禄的母亲一脸不舍地站在村口目送他们全家人离去,已经重病在身的焦裕禄知道这一别便是生死永隔,向母亲郑重下跪叩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他是苦还是乐,娘都知道”。海报上的台词更是令人鼻酸泪目。焦裕禄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兰考,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也无愧于母亲毕生的教诲。在镜头下,焦裕禄用自己的“冷漠”让孩子体验人间冷暖,用严厉教育孩子人人平等。他用言传身教和从深沉里透出的父爱呵护孩子,教育孩子,影响孩子的心。

兰考和博山,是焦裕禄一生最割舍不下的两座小城:前者,他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后者,则是他魂牵梦萦的家乡。

原以为,已经离世57年的焦裕禄会离我们很远,可一些细节又把他拉得离我们很近。

当我们去想象一位英雄,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他的丰功伟绩;而当我们需要去感受一位英雄,靠的是他身上的烟火气和血肉感。

英雄不仅仅是伟大的英雄,还是儿子、丈夫、父亲……他是一个生动而立体的复杂的人。

从焦裕禄子女的视角出发,电影成功塑造了焦裕禄更加温暖立体的形象,真实自然地还原了一位儿女眼中的好父亲,妻子身边的好丈夫,母亲心中的好儿子。影片中,庆功酒后焦裕禄与妻子流泪相拥时的喜悦,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之初与久别儿女相聚围坐时的幸福,忍受病痛的折磨回老家过年向母亲雪中跪别的心酸,每一个与家人相处的温情瞬间,都给伟岸的焦裕禄增添了“人情味”的温暖光环。

让我们来看影片中的几个细节。

1962年冬,焦裕禄被调至河南兰考县任县委书记。在那短短的两年,体现了他深层的动人情怀:真诚,善良,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当时的兰考,是河南最贫困的县城之一。“风沙、盐碱、内涝”三害,可把百姓害苦了。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想要活命,都得跑出县城讨饭。

焦裕禄深知情势严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兰考的面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于是,他带头治“三害”,既动脑子又出体力,没日没夜地在一线操劳。

造林防沙,排水救灾,种植泡桐……每一步对策都经过收集资料,缜密思考,自己亲身执行体验。果然,兰考的变化证明了焦裕禄的能力和努力。老百姓吃上了热乎饭,生活变得有奔头、有希望。而焦裕禄这个名字,也成为了老百姓心中闪闪发光的象征。

“又苦,又涩,又咸”的土,他直接抓了一把就放进嘴里尝。一旁的同事都惊呆了,可焦裕禄却认为理所当然:真正的感同身受不只是“感”,还要去“受”。老百姓吃得,他也吃得。不只土,还有大雁屎??那是最穷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众在闹饥荒时赖以生存的“口粮”。焦裕禄抓着大雁屎往嘴里塞,边嚼边流泪。他痛心的是,老百姓竟然就靠吃这个维持生存。这也是为什么,当别的干部都觉得灾民逃出县讨饭是“丢人”时,焦裕禄却要去车站、路口给大家送行的动因。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老百姓的生命更重要。有了这两次“吃”,焦裕禄对老百姓打从心底的关爱、怜惜,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形象,便立了起来。

又比如,下暴雨闹涝灾。焦裕禄第一时间叫醒干部们,去转移低洼地的群众。别人让他先回去休息,他却坚持冲在第一线,而且得挨家挨户进去看。在看到一位大娘受灾时,他背上大娘就往外走,只说了一句话:“您就当我是您的儿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