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竭诚为读者服务??写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九十周年之际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董宇平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2:46:00 | 79 次浏览 | 分享到:

那时,董秀玉还想利用书店空间,给当时住房条件普遍窘迫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能喝茶聊天的地方”。于是,北京的书店里第一次有了咖啡厅。时隔多年,董秀玉回忆起当年三联员工对兴办书店的支持,依然十分动情:“我跟大家说可能还要艰苦一点,办公室不可能很大,只能是一个个小格子间,我们要腾出地方办书店。哇,三联员工真的太好了,大家真的心很齐,一致支持,把最好的地方留给了读者。”

从打造城市书房到24小时书店的开门迎客,董秀玉和三联同仁深知,他们的初衷是为爱书人提供一个心灵的栖息之所和精神的激扬之地。

一盏灯,照亮天南海北的夜读者。在这里,唐风们享受到了三联人的暖意,更感受到了三联人给予他们的尊重。他们在《傅雷家书》里读到了父爱如山,在李零的《我们的中国》里进一步认知中国、热爱中国。

志同道又合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90年,几代人。

在一代代作者的心目中,一代代的三联编辑以独有的学术眼光、胸怀和气魄,成其为三联。一如一代代作者的豪华阵容,三联一代代的编辑同样“豪华”,自生活书店的创始人邹韬奋,到后来鼎鼎大名的范用、沈昌文,精明强干的董秀玉、吴彬、孙晓林,以及现在年轻的一代,在出版界和学术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对读书人的热情和亲切,对出版的追求和执着,是三联编辑们共同的品质。

90岁的三联拥有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这与几代三联人的文化品味、眼力以及敬业、爱业的精神分不开。

在季羡林当年的记忆里,邹韬奋是民主斗士,他出版的书,都充满了新精神,催人向上,推人革命。

夏衍曾说,范用出的书,可以叫做文人写给文人看的书。一语中的,范用的特点正是热心知识,广交天下贤士,以书会友。

在王蒙的印象中,沈昌文博闻强记,多见广识,三教九流、五行八卦、天文地理、内政外交,什么都不陌生。“他广交高级知识分子,各色领导干部,懂得追求学问珍重学问,但他不搞学院派,不死读书、不搞教条主义门户之见。”一辈子自称“知道分子”的沈昌文,确如王蒙所言,是出版界的奇景。

“你的存稿只有一篇了。”董秀玉当年对黄裳和太多作者那温婉的一句,大家都心领神会,不得不赶稿子了。而学者们愿意与三联合作,也多是道义之交。

诚如刘梦溪所说,三联的味道就是文化的味道,这个味道体现在三联人的身上和他们的行事方式上,这使得我们把三联当成自己的家。

90年,读者、作者和编辑,相濡以沫、志同道合,殊为不易。(记者 刘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