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种”出来的钻石 待开发的千亿市场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09-25 17:25:48 | 8 次浏览 | 分享到:


位于河南长葛市人民路的黄河旋风培育钻石工厂,数台六面顶压机在自动化系统控制下不停运转,工作人员将高纯原材料的正方形合成块放进六面顶压机中,数周后便可得到人工培育钻石毛坯。

 

近年来,培育钻石行业备受关注。据市场研究公司财富商业洞察(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显示,全球培育钻石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58.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744.5亿美元。

 

中国的培育钻石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我国培育钻石毛坯进出口总额为12296万美元,同比增长82.11%;培育钻石成品进出口总额为19460万美元,同比增长78.09%。

 

数周“种”出一颗钻石

 

最近,35岁的晨阳(化名)为了给闺蜜庆生,花了一万元左右买了一副一克拉的培育钻耳钉作为礼物。“闺蜜收到后觉得与天然钻石看起来完全一样,而且亮度很高。”晨阳表示,以后自己也会考虑买培育钻石配饰来“犒劳”自己。

 

提到天然钻石,人们可能更“耳熟”。据天然钻石协会官网,天然钻石是在地下140到190公里处的地幔中形成的,碳原子在地幔中暴露于高温高压之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原子结合成坚硬的晶格结构。然后,强大的火山喷发将这些粗金刚石带上来,嵌入地壳,等待人们的发现。

 

与天然钻石的“自然孕育”不同,人工培育钻石则是从实验室里“培育”出来。据黄河旋风钻石事业部技术总工李建华介绍,目前人工培育钻石主要通过高温高压法(HPHT)与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两种制造方法培育而成。

 

其中,高温高压法是较为传统的钻石合成方法之一。以高纯度的石墨为主要原料,和催化剂等材料组装成合成块,随后将合成块放入六面顶压机中,紧接着再调整温度和压力,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墨的碳原子结构重新排列,形成钻石晶体。

 

黄河旋风钻石事业部销售经理刘晓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培育钻石市场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这一方面得益于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源于培育钻石自身的多重优势。

 

相较于天然钻石,培育钻石从成分、外观、物理性质、化学特性、光学性质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几乎一致,且价格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不同于天然钻石漫长的生长过程,收获一克拉左右的培育钻石最快仅需一周。随着技术进步,培育钻石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被大规模量产以及质量可控的产品。

 

在小红书、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培育钻石正成为年轻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以淘宝为例,当搜索“培育钻石”时,会发现部分培育钻石店铺的销量可以达到100万元以上。在微博上,“培育钻石”话题有1956.9万阅读量,4.2万讨论。

 

随着悦己消费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购买珠宝配饰来奖励自己、表达个性等。郑州培育钻石国际交易中心(筹)市场发展部经理郭天英表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开始将培育钻饰品视为一种时尚选择而不是投资方式。

 

我国培育钻石行业面临多重挑战

 

“在朋友‘安利’前,我对培育钻石一无所知。”吉林的消费者刘先生说。

 

“在不了解时,我认为培育钻石就是‘假钻石’。”来自山东的王女士表示。

 

当前,培育钻石行业仍面临着不少挑战。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培育钻石分会会长刘永奇表示,尽管国内培育钻石产业发展势头不错,但产业链发展不均、市场认知与渗透不足等仍是行业痛点。

 

培育钻石产业链按照加工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上游培育钻石毛坯制造、中游加工打磨、下游终端零售三大环节。

 

《2024年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中提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培育钻石产量约2200万克拉,同比上涨144.44%,占全球总产量的63%。

 

李建华表示,目前尽管我国培育钻石行业在上游产能方面占据优势,但中游切磨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发展不协调。

 

“1克拉毛石的国际售价约在10美元,而经过加工的成品钻石将增值30~40倍。”国家火炬计划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金刚石及制品分会名誉主委王秦生认为,裸钻加工环节的薄弱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仍在国外市场。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分会发布的《2024培育钻石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培育钻石毛坯出口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但出口额却有所下降。

 

在下游市场,由于渗透率不高,品牌仍未能在消费者之间建立普遍的价值共识和接受度。消费者对培育钻石的认知存在偏差,常有误将培育钻石与“假钻石”画等号的情况。

 

 

有不少网友在平台发帖分享自己因购买培育钻而被质疑是假钻石的经历,甚至还有消费者在购买后自己会觉得“低天然钻石一等”。

 

目前市面上宝石级钻石品类日渐增多,其中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分辨优劣。刘永奇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培育钻石时,应仔细查看产品相关检测证书,选择权威机构出具的证书报告,了解产品品质参数。为了保障自身权益,建议选择正规店铺进行购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