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业世界里,企业家的成长往往被定义为规模的扩张和业绩的提升,但曹新宇却在另一条道路上行走:通过唤醒企业家的心智,让他们焕发生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这条路,他已经坚持了十余年。从IBM到好未来,从大型跨国咨询公司到自主创业,曹新宇见证了无数企业家和企业的蜕变,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咨询理念。
北京启融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曹新宇(左)接受《时代面孔》总编辑谷丰专访
从IBM到好未来:理性与现实的碰撞
曹新宇的职业起点,是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IBM。在那里,他的工作聚焦于为海尔、海底捞等大型企业提供战略规划、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等服务。
在IBM,曹新宇学习到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化的管理工具,也感受到顶尖咨询公司对细节和专业的极致追求。“IBM人才济济,你想设计多复杂的架构都能落地,因为公司本身储备足够的人才。”
但当他离开IBM,加入好未来(学而思)集团时,他发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很多快速成长的企业并不具备完美的组织条件,也没有那么多可用的人才。这个时候,你不能照搬IBM的方案,必须因地制宜,结合企业的真实情况来调整。”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咨询不仅仅是输出方案,更重要的是确保方案能落地,并真正为企业带来改变。
创业的宿命:一个“被唤醒”的决定
从IBM到好未来,曹新宇看似一路顺遂。但他心底始终有个声音在召唤。他的父母长期从事生意,这让他从小便熟悉商业世界的运转。留学英国期间,他的内心深处逐渐酝酿出一种冲动:去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那是在英国留学的最后一天,一位老乡送他去机场。聊着聊着,那位朋友突然说:“我觉得你天生是要创业的人。”
一句话,像闪电般击中了他。“我当时愣了一下,突然接受了一个信息——原来我注定要创业。”曹新宇说。
后来,他果然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北京启融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探索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咨询模式。最初,他服务过的客户集中在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后来逐渐拓展到科技领域。
曹新宇始终强调:他的目标不是简单提供管理工具,而是通过深度陪伴,让企业家和组织实现认知升级与内在成长。
真正的咨询:从工具到心智的跃迁
在中国,做咨询的人很多,但曹新宇坚持做的是“更难的一件事”:心智建设。 “很多咨询只解决表层问题,比如流程优化、工具导入。但一个企业真正的天花板,往往是老板本人的心智模式。”
曹新宇将人的结构拆解为四个部分:心、脑、体、信念。
体(身体):大多数创业者长期透支身体,把它当成工具,却忽视了身体本身的智慧。
脑(思维):包括决策逻辑和认知框架。
心(情绪):决定团队氛围与沟通质量。
信念(价值观):一个人最深层的驱动力。
“很多老板来找我时,身体疲惫,情绪失控,睡不着觉、焦虑、暴躁。”曹新宇回忆,曾有一位量化基金创始人因为长期高压而陷入抑郁,团队士气也跌入谷底。参加了曹新宇为期三天的CEO私董会后,这位老板回到公司时整个人都变了:肩膀放松了,开始笑了,甚至主动与团队交流。
曹新宇说:“这不是鸡汤,也不是魔法,这是心智重启。”在他看来,中国很多企业家从创业第一天起,就进入了“默认模式”:拼命挣钱,再投入事业,周而复始,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方向。
“我的使命,是帮助他们看见自己,重构信念,让企业家重新活过来。”
从“身份切换”到组织成长
曹新宇发现,许多企业的核心问题,往往源于创始人的身份认知不清晰。“很多人原来是研发副总或销售总监,突然成为老板,却仍然用原来的思维管理公司。”曹新宇解释,这会导致看不上他人、陷入内耗。
为此,他设计了一个练习:帮助企业家厘清自己过去的身份和现在的身份,并基于新身份重塑信念体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创始人个人的成长中实现整体跃迁。
组织建设层面,曹新宇也有独到的方法。他强调,组织架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快速成长型企业里,更需要柔性架构和安全感。
“我在IBM时,公司每年都会调整两次架构,但员工不会焦虑,因为职级和薪酬体系稳定。这种安全感,让大家不纠结岗位变动,而是专注创造价值。”他帮助客户根据现有的人才情况设计“临时架构”,并预留调整空间,让组织在变化中逐步进化。
深度陪伴:从商业到人心
曹新宇最享受的,是陪伴企业家完成一次自我迭代。“我最开心的时刻,是看到他们的变化超出我的预期。”在曹新宇眼里,这就像在一个人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偶尔浇灌,最终看着它长成参天大树。
这种陪伴,有时甚至延伸到企业家的家庭。“我曾帮助一对夫妻创业团队解决婚姻冲突。”曹新宇说,他们在会议上争吵不休,团队无所适从。他通过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在家里是夫妻,在公司是不同的角色,混淆身份只会让组织陷入混乱。
他总结:“帮助企业家解决内在冲突,其实是在为公司释放能量。”
信任,是最高效的驱动力
在谈到印象最深的客户时,曹新宇提到了海底捞和海尔。“张瑞敏非常智慧,他派出100名员工全职参与项目,三年下来培养出大批优秀干部。”曹新宇回忆,“这是咨询顾问和客户‘共舞’的过程。”
在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展现出的信任更让他印象深刻。“张勇只问几个关键问题,从不干预细节。这种信任反而激发了我们的责任心,让团队更加用心。”
曹新宇认为,信任本身就是最强的动力:“当客户全力信任你时,你会比他更想把事情做好。”
“三家合一”的企业家
在长期的咨询实践中,曹新宇发现,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同时具备三种角色:1. 梦想家:敢于构想未来;2. 实干家:脚踏实地落实行动;3. 批评家:不断复盘、质疑自己。
“很多企业家只具备其中一种,就会出现问题。”曹新宇举例:只有梦想家,容易漂浮;只有实干家,可能只顾眼前利益;只有批评家,则陷入自我否定。
“卓越的企业家,是三家合一的:既敢梦想,又能实干,并时刻保持自省。”
幸福企业家:不焦虑、不内耗、可持续
在曹新宇看来,企业家的成功不在于公司规模,而在于他们是否拥有笃定、从容、松弛、喜悦的生命体验。“很多企业家表面风光,内心却焦虑、恐惧、疲惫。”他说,“我希望他们和团队都能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保持一种健康、充盈的状态。”
他将这种状态称为“幸福企业家”:有清晰的目标,但不执着于结果;有创新力,但不焦虑;
事业成长的同时,个人也在持续进化。
“企业的本质,是一群人共同的生命体验。”曹新宇说,“如果创始人本身幸福,从容,公司才能真正长久。”
用咨询点燃生命力
曹新宇笑称自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人或咨询顾问,而是“激发生命力的人”。“我通过咨询工作,帮助企业家找回自己的生命力,进而推动他们的事业成长。”
在他看来,每一个组织,都像一棵树。企业家是根,团队是干,业务是枝叶。“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高。”曹新宇说。
夜已深,窗外的车流逐渐稀少。他站起身,轻轻关上办公室的灯。第二天,又会有新的企业家走进这里,带着焦虑、迷茫,甚至痛苦。而他要做的,就是为他们点亮一盏灯,帮他们看清脚下的路——也看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