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因兰得名,是中国历史上首批建制县;荀子两任兰陵县令,在此劝学施政;北齐名将“兰陵王”高长恭封地在此,其“邙山大捷”与《兰陵王入阵曲》千古流传;李白以诗赞酒,美酒中凝练着兰陵的山水气韵;还有“山东南菜园”的田园风光、四时味道……兰陵人文风物之美,美如其名。
“我们将以多业态‘跨界融合’为路径,建设沉浸式文旅会客厅,实现科技感、文化味、烟火气‘一键三连’,全力打造‘红绿映古今 文旅兴百业’的振兴样板。”李春仲说。
聚强合力,富民兴业出效
兰陵,山灵水秀,风光旖旎,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千年古县,如何盘活文旅资源,塑造文旅新IP?
小东山村坐落在兰湖畔,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这是一个景区化村庄,为了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筹资建起了特色民宿。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民宿生意很久不见起色。
“乡村振兴合伙人”的到来,让事情出现转机。在县里的统筹部署下,小东山村建立了“乡创共同体”,招引专业的连锁民宿团队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调整方向,对民宿进行整体改造升级,打造集露营烧烤、休闲垂钓、亲子互动于一体的民宿综合体。同时,深挖本地特色,叫响“琅琊炒鸡”“东山八大碗”“兰湖鲜鱼”等美食IP。民宿逐渐火了,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地,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
兰陵是农业大县,乡村具有丰富的文旅场景和资源,却往往无法吸引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资源,仅凭一个村、一个景点难以撬动要素下沉。
为打破瓶颈,兰陵立足全县通篇谋划,聚焦文旅产业、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以片区为单元,创新打造“乡创共同体”,把党政、金融、科技等各级各类资源要素凝聚到一个平台、精准配置到农村。借助“乡创共同体”的吸附作用,面向海内外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以资金合作、技术入股、专业服务等形式,聚才聚智,共创共赢。
李春仲说,“乡创共同体”的本质,是用平台思维整合人、地、钱、技,解决创新创造不足、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以及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推动联农带农、抱团发展。
梗阻一破,道路广阔。苍山街道小东山乡创共同体、大仲村大宗山乡创共同体、新兴镇山里王乡创共同体等多点开花,依托自身特色,按照党建引领、多村联合、优势互补、联农带农、共同振兴的工作思路,打造出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精品民宿、非遗工坊等产品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生辉、融合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目前,兰陵县已打造“乡创共同体”21个、兰陵(上海)乡创中心1个,惠及群众15.5万人、企业289家、合作社670家、其他经营主体1678个,形成了“一乡镇一共同体”的发展格局。
对于县级重点文旅项目,兰陵成立文化体育旅游工作专线,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一项目一专班”全流程服务项目建设,确保项目策划精准、推进有力、运行有效。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如今的兰陵,古朴与时尚碰撞,文化的厚重与产业的活力交融,绘出一幅近悦远来的文旅画卷。
作为“宝藏小城”,兰陵不恃“天赋”而骄,而是立足禀赋、因地制宜、善作善为,抓住关键资源、找准关键打法、凝聚关键要素,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守正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