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当千年文化邂逅VR大空间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网 | 发布时间: 2025-08-26 16:45:49 | 16 次浏览 | 分享到:

  

VR大空间市场的爆发,还与消费升级需求息息相关。游客对旅游和娱乐体验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VR大空间沉浸式项目恰满足了这一需求,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随着消费者愈发追求品质性、体验性消费内容,在景区、商业地产等场景引入VR大空间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有效途径。”金岗说,在文旅融合发展中,VR大空间将催生“超现实主题景区”。景区不再局限于自然景观与实体建筑,而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虚拟与现实交融的奇幻世界。

  

“如果在体验完VR后,游客愿意进一步了解永乐宫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去永乐宫实地参观,那就是我们做这个VR空间展项的目的和意义。”安海说。

  

体验感受参差不齐

  

如今,打开点评类APP,能轻松在各大商圈、景区搜索到数字空间、VR探索馆、沉浸式体验馆等场地,这些大都含有VR大空间项目。暑期游玩高峰,经常一票难求。但在供需两旺的背后,VR大空间也存在一些隐忧。

  

在众多用户评论中,“好玩”“沉浸感强”“很过瘾”是高频评价,但也出现了很多类似于“故事性有点弱”“流于形式”“叙事太单薄了”的点评,这体现了受众对更多优质内容的需求,内容为王,依然是吸引受众的最佳秘籍。

  

“除了视觉、互动效果,大众也非常看重故事内核。如果所呈现的内容厚度不足,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那么整个产品都会沦为单薄的‘炫技’,无法持续吸引用户。”北京一家VR大空间运营经理陈先生说。

  

尽管有三体、敦煌、三星堆等全民IP,目前来看,转化能力仍然不足,多停留在“场景还原”层面,未深入挖掘IP的情感价值与叙事潜力,且同质化严重,市面上文化、历史类题材偏多,内容更新也不及时,难以吸引用户持续消费。

  

“沉浸式体验还需聚焦‘叙事驱动+多感官共振’,通过多线程的剧情设计,让观众在每一次探索中建构新的叙事;引入温度、触觉与气味等多维反馈,让角色扮演超越视觉边界。”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沉浸式空间设计师钟毅认为,沉浸式体验要深耕地域特色,将真实场景与技术叙事结合,既保留文化深度,又强化现场体验,在观众心中留下持久的情感回响。

  

在金岗看来,当前VR大空间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硬件成本居高不下,高精度定位设备、专业级VR头显采购及维护费用高昂;二是内容开发周期长、人才稀缺,既懂传统文化又精通VR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导致优质内容产出速度较慢;三是行业标准缺失,不同厂商的设备、内容格式不兼容,难以形成规模化生态,阻碍了产业的快速扩张。

  

此外,版权问题也不容忽视。“对于优秀作品一定要有版权注册的意识,制定相应的鼓励创作和绩效奖励机制,这样才能持续开发出优秀产品,规范行业发展。”安海说。

  

VR大空间还有多少“空间”?

  

作为当下最新鲜和最具想象力的赛道之一,VR大空间技术有望深度渗透文化产业,催生出多元化的全新业态,重塑文化体验与传播模式。

  

开着卡丁车玩VR游戏,是VR大空间目前最新玩法之一。8月2日至4日,在哈尔滨举办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展示区,新华网与元境天成、芒狗动画、影链科技等机构合作推出的VR卡丁车项目,受到与会嘉宾的关注。

  

在传统卡丁车的基础上,戴上头显“跑酷”,穿上体感背心,通过振动感受“中弹”,一键“穿越”到不同的虚拟赛道,同时还能实现多人在线竞技。车机与游戏引擎深度融合,能实现精准的震动控制,模拟各类路况,同时模拟各类受击体感。

 

玩家体验VR卡丁车

  

“VR画质非常清晰,很刺激,漂移的感觉也很拉风。”体验过VR卡丁车的玩家吴女士说。

  

将VR技术运用在卡丁车上,是虚实共生的最典型实践。四川元境天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蒋帅介绍,VR卡丁车不仅保留了传统卡丁车的体验感,在VR大空间定位技术的加持下,打造出全新的视觉、体感、沉浸、交互体验,可以多人在线竞技,赛道也非常多元,同时用专业院线制作团队打造影视级视效。

  

“精彩的故事架构、完整的场景设计、流畅的动线布局以及精准的情绪节奏把控,一直是我们的关注重点。”谈到如何做出“好玩”的内容,蒋帅告诉记者,在项目筹备和前期开发阶段,团队会从文化艺术角度出发,通过充分预演来打磨优质内容,到了核心制作环节,将对剧本进行严格筛选,并依托高性能硬件设备,为玩家打造高品质游戏体验。

  

VR大空间的想象远不止于游戏。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对于濒危或无法实地参观的文化遗产,如古楼兰遗址、圆明园原貌,可通过高精度建模与VR大空间技术还原。

  

在文化教育领域,VR大空间将催生“沉浸式历史课堂”和“虚拟文化研学”新形态。通过多感官交互,历史事件、文化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参与的真实体验,极大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与知识吸收效率,推动教育向体验式学习转型。

  

在文化演艺方面,VR大空间将打破传统舞台的物理边界,创造“观众即主角”的交互式戏剧。观众佩戴VR设备进入大空间,可自由选择跟随不同角色的视角,甚至直接参与剧情发展,影响故事走向。

  

此外,VR大空间还将促进“UGC(用户生成内容)文化社区”的兴起。用户在体验VR大空间后,可利用官方提供的工具,自由创作、编辑属于自己的文化故事与场景,并分享到社区平台进行互动,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