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园的一间实验室里,李海涛的电脑屏幕常常亮到深夜。作为一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与无数年轻科研者一样,他研究的是大模型;不同的是,他选择让这些模型走向法律行业——一个以谨慎、缓慢著称的领域。
至于未来三年最难完成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通用人工智能。”虽然进步比预期更快,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通用”,仍有不小的差距。
“普通研究者的坚持”
回顾这些年的研究,李海涛不愿把自己塑造成“天才学者”。他更愿意强调“普通研究者的坚持”。无论是数十篇论文的积累,还是类案检索模型的迭代,他都把它们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小步”。
“如果未来几十年后,人工智能真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我能在其中留下哪怕一点点痕迹,那就是最大的意义。”
在实验室的灯光下,他继续写下新的代码,调试新的模型。
属于他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