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1岁的陈佩斯携子陈大愚,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重返阔别32年的影坛。这部改编自同名话剧的电影一经上映,立刻引起广大观众关注,票房高涨,好评如潮。对此,陈佩斯表示:“把《戏台》拍成电影,算是把几十年攒的能耐全用上了。话剧的筋骨,舞台的现挂,电影的镜头语言……形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里头得装着真东西。”
得在笑声里藏着点东西
陈佩斯做喜剧,不仅是因为热爱。年轻时他觉得能把人逗乐特别有成就感,但干着干着就发现,喜剧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因为既要逗乐,又得在笑声里藏着点东西。说到底,好的喜剧一定是讲对人有用、对社会有意义的故事。但这个意义不是硬塞给观众的,而是藏在那些荒诞的情节里、角色的困境里,等观众自己发现。这才是我心目中喜剧该有的样子。”
拍摄过程中,有一场戏是大帅拿着枪逼迫戏班改戏,后台乱作一团,演员们吓得团团转。这场戏在喊“咔”的一刻,陈佩斯没能绷住情绪,失声哭了出来。他说:“每一个人都有不可侵犯的信仰和尊严,我希望每一个看到这部电影的人,都可以解读出这个部分。”
陈佩斯戏里戏外,一直坚守着老艺人们常挂嘴边的“戏比天大”。“那些老戏班子,都是一代代人在死磕。搞创作就认一个死理儿:戏是磨出来的。我们也得有这股子轴劲儿,为了一句台词能磨半宿,为了一个不起眼的道具或台词较真,即使观众不会注意到,但我们自己心里得门儿清。要说最执着的,就是永远把观众当明白人,别想糊弄观众。不管潮流怎么变,该守的规矩一寸都不能让。我们要保持自己的这份尊重,这也是《戏台》能够让大家真正共情的地方。”有观众等你就是最大的幸福
电影、电视、戏剧……陈佩斯尝试过多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就像唱戏的行当,生旦净末丑,各有各的味儿。”对各种新事物,陈佩斯也都抱着开放的态度,他看脱口秀,还有短视频,“所有新兴渠道都能成为创作载体,我都愿意主动了解,觉得有意思的都会尝试。”
但陈佩斯也表示,这部电影之后,还是要回到戏剧舞台。他说:“舞台就是你给它付出真心,它就还你精气神儿,既承载演员的命,也勾起观众的魂儿。只要还有观众看,我就会一直演!有戏演,有观众等你,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