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大学畅春园1号的斯多格书乡,在万泉河畔已度过20余个春秋。它的木门常年被绿植掩映,石墙遍布藤蔓,如果不是有人带领或仔细观察,人们很难发现这竟是一家书店。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内部却别有洞天,被很多读者视为“精神原乡”。
PAGEONE(花园胡同店)开设旧书优惠专区,并提供社区借阅服务,以此降低读者阅读门槛。书店还与社区联办“书香润童心”活动,为学生科普盗版书危害并荐读优质童书;推出打卡活动、策划主题展览等,激发社区活力。
作为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南锣鼓巷常年游人如织。在这样热闹的地方,却藏着一处静谧的院落,这就是卓尔书店。虽然附近游客众多,但店内读者仍以附近居民为主。书店主理人王毅观察到,这里的住户多为老人,不少还处于独居状态,老龄化议题变得无比真切。
“我们希望通过书店,为大众提供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王毅说。店内开设专业图书角“生命图书馆”,聚焦医疗与养老相关议题,书架上陈列涉及老年心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14个学科的主题书籍。书店还经常举办“生命关怀”“安宁”等主题活动,邀请专家开讲,为居民及关注者提供专业支持与温暖对话。
书店的温情更渗透在日常细节里,酷暑时节,茶室空调全天开放,供周边街坊纳凉。“他们想看书,随时来。书店就应该是街坊们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空间。”王毅说。书店的公益之心还向外延伸至社区服务,为街道、邻近单位提供书房代运营、书单选配及文化活动策划等公益支持,协助策划的重阳节“银发读书会”已惠及300多位长者。
对于斯多格书乡来说,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和高校学子不只是读者,更影响着书店的发展。当前,斯多格书乡店内有4000余种图书,其中八成是二手书。这些书有的是郑宇从外地“淘”回来的,更多是学生毕业后留下的旧书,是年轻人难以割舍却不方便带走的珍藏。
2000年年初,一名北大学生自书店开业伊始,便频繁来此阅读,持续数月。毕业季,他和朋友们把自己精心收集的图书放在斯多格书乡,而后远赴海外留学。虽然郑宇现在和他已经失去了联系,但他在每本书的扉页都留下了名字,这个学生的青春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这里。这样的场景在书店频频发生,不久前,又有两名北大学生将很多藏书留在了店内,希望将这些书籍流转给更需要的人。
郑宇说,斯多格书乡未来将继续坚守“和合为美”的社区理念,让退休教授的人生智慧与青年学子及外部读者的多重思维,在斯多格书乡相遇,形成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