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罕见病诊疗“降本增效”
医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是为了让患者受益,精准影像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够降低诊疗流程中的医疗支出、节省医疗资源。2024年,国家医保局通过立项指南整合放射检查项目,能量CT成像技术已得到国家医保局认可和推荐,目前已纳入医保目录中。
冯逢表示,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能量CT等新技术的迭代意义重大。对患者而言,新技术既保护了患者,以往一些传统检查方式可能存在辐射剂量较高、检查过程繁琐等问题,而能量CT等新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更精准地获取病变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支出,也缩短了患者的检查等待时间和治疗周期,减少了因长期治疗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如误工费等。
冯逢指出,对于医生来说,新技术的迭代提升了诊断与治疗能力。精准的诊断结果有助于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因误诊、漏诊导致的医疗纠纷和赔偿,降低了潜在的医疗风险成本。同时,能量CT等新技术还能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使医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复杂病例的治疗中,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冯逢强调,未来,随着能量CT等新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望进一步优化医疗成本与效益的平衡。虽然新技术的推广在初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但从长远来看,精准诊断能减少过度医疗和无效医疗,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社会因疾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医疗成本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与优化。
此外,对医生而言,罕见病诊疗研究方向多,潜力很大,但罕见病病例稀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医生普遍比较缺乏诊断经验。为此,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在罕见病能量CT影像病例的基础上,正在编写《基于能量CT的罕见病影像诊断——特征图谱与循证实践》一书,让能量CT技术的更规范化地推广。
冯逢表示,我国公布的两批罕见病目录共涵盖216类疾病。该书将从中挑选30余个病种,结合约70余例实际临床病例,对罕见病的临床诊疗方法及能量CT图像的影像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构建标准化的特征图谱,“此举希望能够为罕见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缓解当前罕见病影像数据匮乏的现状。”
据了解,此外,书中还将结合能量CT的独特优势,分享能量CT各个参数在罕见病影像诊断中的使用经验和方法,助力医生借助能量成像技术快速识别罕见病的特异性征象,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
“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关系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我们希望和全国同道一起携手探索,致力于让更多的‘中国标准’嵌入全球诊疗体系,为更多的罕见病患者点亮希望的微光。”冯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