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外骨骼机器人迎来应用风口

来源:人民网 | 作者:人民网 | 发布时间: 2025-05-21 15:43:19 | 12 次浏览 | 分享到:

 

电池是外骨骼机器人的“能量块”。相较传统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对电池产品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目前外骨骼机器人续航能力普遍为几小时,而理想续航能力要达到一天甚至几天,并且电池重量有待进一步减轻。为此,电池企业加速技术突破。以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团队在高比能、高倍率的高镍三元正极等领域深入研究,致力于实现用更小体积和更轻重量的“能量块”提供更多能量。

 

此外,降低价格是推动外骨骼机器人普及的关键。“相对于应用在专业领域的产品,走向生活场景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在智能性、轻便性方面都面临更高要求,现阶段生产成本仍然高企。只有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芯片技术、新材料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的全方位革新突破,才能打破行业发展的瓶颈,推动产业走向规模化,降低成本。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在景区主要以租赁形式提供给游客,这类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也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

 

政策、资本、企业三端发力

 

政策的支持,正有力引导产业加快发展。2023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同年10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攻关“机器体”关键技术群,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

 

此外,多地发布支持外骨骼机器人发展的方案。例如,2024年11月份,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广外骨骼等康复机器人、中医针灸推拿机器人等外治设备。2025年5月份,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八部门印发的《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提出,加快推动人机协同外骨骼、触觉反馈手套、AR智能眼镜等规模化生产应用。

 

在资本端,外骨骼机器人赛道投融资热度持续高涨。今年5月份,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上海彬复卿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老股东上海国仪福光智造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投资。自2018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累计完成5轮融资。新资金有望加速公司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量产,推动外骨骼硬件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今年5月份,优龙机器人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级战略融资。本轮投资由长沙市属国资旗舰平台——长沙城市发展集团旗下领新基金独家注资,将重点支持优龙机器人在深化研发、产线扩建、场景开拓三大方向的升级。

 

在企业端,不仅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发挥所长,而且跨界合作如火如荼。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探路者”)去年12月份发布了下肢外骨骼户外智能装备,目前正处于系统化研发阶段。探路者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不仅与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在可穿戴外骨骼产品方面深入合作,还与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开发、产品定义、生态构建等方面展开合作。

 

根据国际研究机构ABI的数据,2025年至2028年为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增长阶段,预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7%,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8亿美元。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分析,2025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42亿元人民币,2023年至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0%。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表示,在政策、资本、企业三端的合力推动下,外骨骼机器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必将成为科技普惠人类的核心载体之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