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姚海军:从伐木工到被查的“科幻大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作者:周群峰 | 发布时间: 2024-11-08 23:57:42 | 213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城说,曾有人称姚海军是“《三体》之父”,姚听到后,并不认可这种赞誉,他称《三体》产生影响力,并非他的功劳。不过,王城认为,“姚海军眼光独到,他在《科幻世界》做编辑时,确实发现了很多优秀作品”。

2018年12月,在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的过程中,原《科幻世界》杂志社改制为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姚海军任公司董事、副总编辑。

2024年8月19日,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发布调整班子成员分工的公告。该公告称:“为更好适应当前我国科幻市场变化,推动科幻繁荣发展,经研究决定,科幻世界对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内容做如下调整:副总编姚海军同志全面负责公司编辑工作,领导编委会开展工作。新增分管《科幻世界》编辑部,原分管的图书部、译文版编辑部、《四川科技报》不变。” 

这一工作调整,曾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姚海军的职业道路得到进一步提升。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的命运即将迎来更大的转折点。

从单位被带走41天后官宣被查

今年9月下旬的某一天,孙佳宁意识到姚海军“可能出事了”。

当天,他听到几位科幻圈人士议论称,姚海军已失联十多天,仍不知下落。其中一位科幻圈人士还表示,自己前几天给姚海军打过电话,但没人接,发微信也收不到回复。

此前姚海军的微博和微信更新非常频繁,但从9月11日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科幻类新闻后,就停更了,他的微博拥有接近46万粉丝,9月9日之后也处于停更状态。

孙佳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9月11日晚上,姚海军在成都与一些科幻迷参加了《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的内邀试映观影会。据他了解,这也是姚失联前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多位科幻圈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9月12日,姚海军在单位被带走调查。

9月28日,第35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10月18日—19日,“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系列活动在成都启幕。科幻界的这两个重要活动,姚海军都缺席,进一步加深外界对姚海军被查的猜测。

10月23日,姚海军被带走41天后,靴子落地。四川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姚海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对其进行监察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数位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多年来,《科幻世界》内部矛盾严重,姚海军与部分同事关系也并不融洽,“内部矛盾冲突由来已久,关系复杂”。近年来姚海军曾多次被举报,相关部门也找姚海军谈过话,但此前姚海军都平安无事。

《科幻世界》曾发生过两次著名的“倒社长事件”。2010年3月21日,一封署名为“《科幻世界》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在网上热传,其中称:“时任《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昶上任后,这本原本极具雄心和视野的杂志,很快变成了井底之蛙、鼠目寸光。如果继续容忍李昶不懂装懂瞎指挥、不作为乃至胡作为,《科幻世界》很快就将面目全非。那不仅是读者的悲哀,更是中国科幻的悲哀。”

这封信列举了李昶的种种“罪状”,比如“一言堂”,要求编辑代作者写小说,压缩作者稿费,把封面变成校园广告,将《科幻世界》旗下杂志的刊号公开叫卖,出租给那些毫无出版资格的公司和个人,极度毁损杂志社品牌形象等。

“一种就是李昶被撤职,我们留下继续做科幻;另一种情况就是他没能被撤职,我们全体编辑集体辞职。只有两种结果。”时任《科幻世界》美术总监张成刚当时曾公开表示。

2010年9月26日,四川省科协纪委宣布了省科协党组所做的处理决定:正式免去李昶《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职务,由副社长刘成树全面主持工作。

李昶被撤职后,继任者为万时红。2014年8月,杨潇、谭楷等人以《科幻世界》创办者、退休职工的名义,发表公开信,向四川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等举报万时红。信中称,万时红存在多个问题。如大吃大喝几十万、购买严重超标的公务车、拖欠印刷厂款项和作者稿费、利用“科幻产业园”的名义圈地搞房地产等。

该事件后,万时红被停职,时任副社长刘成树主持工作。2015年《科幻世界》第一期,万时红的名字从版权页消失。

2015年1月8日,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四川省版权局发布《2014年新闻报刊行政处罚案件(十一)》,称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间,《科幻世界》杂志社以“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名义,分别与成都翰昌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单位签订协议,转让期刊《飞》的刊号,违反相关规定,给予《科幻世界》杂志社和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警告、罚款985600元、责令《飞》停刊整顿4个月的行政处罚。

姚海军当时公开表示“(受到上述处罚)是《科幻世界》创刊以来最大的耻辱”。但他依然相信凭借杂志30多年积累的与科幻作者和科幻迷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全杂志社50多名带有理想主义气质的编辑员工的努力,《科幻世界》不会没落。

科幻产业狂飙的背后

多位受访者称,随着开发和探索,我国的科幻产业已不只停留在文学层面,还涉及出版、影视、游戏、动漫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条,科幻圈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

今年4月,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破千亿元(1132.9亿元),其中科幻影视产业营收115.9亿元、科幻游戏产业营收651.9亿元、电脑端及主机端科幻游戏营收占比显著提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