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厦门人,1960年7月参加工作,1965年3月入党。曾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荣获“共和国勋章”,如今,86岁的钟南山院士还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

“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医者仁心,肝胆与共。”2022年1月6日,广州举行“致敬战疫的青春”主题会,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此奖的设立由钟南山授权,奖项由钟南山命名,证书由钟南山颁发,旨在通过强化青年思想引领、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引导投身强国实践、广泛汇聚资源支持,教育广大青年传承爱国精神、矢志科技创新,投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
作为国家著名的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始终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
从青丝到白发,从抗击非典到防控新冠,钟南山院士的一生都在人民的医疗事业上勇毅前行。领军战疫,英雄逆路。不朽的功绩来源于他心怀苍生的医者大爱和舍身为国肝胆之心。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厦门人,1960年7月参加工作,1965年3月入党。曾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医学部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荣获“共和国勋章”,如今,86岁的钟南山院士还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
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钟南山始终勇挑重担,心系祖国,侠者赴难,冲在战疫的最前沿,用仁心仁术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在护佑生命的崇高使命中,他敢于担当。从19年前那句“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这来”到刚开始面对新冠肺炎病毒时“抗击疫情,医生就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钟南山肩上始终扛着医者的担当。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钟南山乘坐高铁赶赴武汉的那张图片,当晚,他紧急奔赴第一线,坐在餐车的一角,满脸倦容,眉头紧皱,闭目养神,而前面是一摞刚刚翻看过的文件。照片刷屏后,他却简单地回应,国家需要我,我责无旁贷。2天过后,钟南山经过深入调研,提出“早关注、早部署、早启动、早落实”的策略,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钟南山说,生命至上,在新冠肺炎救治中不放弃每一个生命。钟南山带领自己的团队,接受医治了大量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他还主持撰写修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不断更新,利用线上远程会诊,指导各地临床诊治,大大提高了危重病的治疗成功率。
抗疫的步履从不停歇,真正托起生命守卫健康的是他高超的医疗水平与科学素养。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钟南山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2003年,面对严重的非典,他不迷信权威,冒着风险否定了一些专家“病原体是衣原体”的错误说法,并通过自己的真正实践证实了冠状病毒才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当时,这一结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最关键的是,它挽救了更多的生命。
19年后,他仍然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带领团队一边进行临床救治,一边开展科研攻关,根据不断的变异毒株开展疫苗研究,首创单人隔离,即时消杀理念……为科学诊治提供了重要依据与技术。
面对荣誉,钟南山说,自己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几十年的医疗事业,也正如他所说,始终坚守一线,治病救人。80多岁的他,仍然坚持每周“院大夫查房”。冬天,他总是先把听诊器焐热,再给病人听诊。不管什么背景,无论多大年纪,钟南山都一视同仁。他总说,从医几十年,我最大的幸福,是始终站在治病救人的一线。
对他来说,治病救人就是自己的天职,唯如此,才觉得幸福,人生才有意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一直活跃在科普防控第一线。作为领军人物,他不仅将自己在病理学、流行病学等领域的专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连洗手、戴口罩等细节也要亲自示范。他苦口婆心地劝戒人们,一定尊重医学、尊重知识、加强自我隔离。也许就是这种医者的情怀大爱,在疫情爆发后,人民群众以最衷心的信任向钟南山说,您说不能动,我们就不动!
试问碧海清波,何谓以身许国?试问青山苍茫,何谓意气激昂?从主动请缨到武汉逆行,从抗击非典疫情到防控新冠病毒,每一次抉择都彰显了一名医者的不朽誓言和妙手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