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块遇到二氧化碳激光怎么瞬间就起了火苗?几个强壮的男孩,为什么都拉不开巴掌大的马德堡半球?电池怎么会变身“小火车”在铜线圈中快速穿行?……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验让孩子们大呼神奇。沙国河经常被孩子们围在中间问各种科学问题,成了“孩子王”。做实验的时候,沙国河尽量让孩子们自己操作、体验。“和孩子们在一起,就忘记了辛苦、忘记了时间。”沙国河说。
“做这些实验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学到多么高深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沙国河说,他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发明家”,小学五六年级时,就自己制作收音机、电动机等。他相信,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更多的科学种子,一定能长出参天大树。
■记者手记
专注科研不停歇
沙国河一生专注科研,如果说兴趣让他不觉得辛苦,那么就是责任使他不愿停歇。
这责任来自他想为科学进步贡献力量的信念。即使研究方向不断转换,他执着的科研精神却始终未变,一次次在科研的沃土中挖出真金。
这责任来自他对待科研工作的诚实与谦虚。在失败远比成功多、未知远比已知多的研究领域内,他的成就很高,但他的心依然澄澈如初。
这责任也来自他对优秀科研人才涌现的期待。耄耋之年,他坚持站在科普讲台上,让孩子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学科学、爱科学。
一生做科研,是沙国河的梦想;承担科学家的使命和责任,则是他对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