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从夏奥到冬奥,哪些变化令人称赞?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史凯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5:00 | 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写在前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没有散去,中国克服种种挑战,举办了一届令人难忘和激动人心的奥运盛会,为刺激全球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也为东道国中国带来发展优势。

14年后的今天,在全球风云变幻以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危机等挑战、世界需要重新找回希望的时候,中国带给世界一场别开生面的冰雪盛宴。

两次奥运燃梦的背后,是中国坚韧不拔,砥砺前行带来的感天动地的史诗级巨变,是14亿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进取与奋斗,也是一代代教练员和运动员奥运精神的赓续传承和不断超越。

出席北京冬奥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人类最美好的一面:合作与团结、才华和包容。”热爱和平、热爱体育的中国,与世界携手一起向未来。

正文:

一场激动人心的冰雪盛宴,引人欢呼和赞叹。

随着花滑双人滑中国队选手隋文静和韩聪2月19日夺下中国队第9金,中国队金牌集齐了“九宫格”,北京冬奥会已接近尾声。

半个多月来,开幕式的中国式浪漫、二十四节气的诗意渲染、奥运五环破冰而出的新意、一“墩”难求的火爆、谷爱凌夺冠的刷屏、苏翊鸣的一“鸣”惊人......一幕幕让人无法不“破防”的瞬间让人记忆犹新。

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已经可以说非常成功了,“运动员们非常开心,对场馆、冬奥村以及提供的相关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2022年,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我们说过会再见,挥手间就祈了愿,满满期待的心跳,总能听见......”北京冬奥歌曲《我们北京见》的响起,让人不禁想起十四年前“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的歌声。

从2008到2022,北京两次燃梦、中国两次燃梦。北京成为了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中国从蓬勃发展不断增长自信到如今愈发从容不迫。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资料图片)

2008年,在汶川地震、南方发生罕见雪灾的背景下,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曾被国际奥组委评价为“迄今为止无与伦比”。如今,在中国实施严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之下,经过近7年的筹办,冬奥会如约举行。 

英国《卫报》2021年12月29日刊登的《中国的信心如何在两次奥运会期间飙升》文章称: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时,烟花点亮夜空,群众热烈欢呼:“北京加油,中国加油,奥运加油!”集体自豪感显而易见。14年后中国二度举办奥运会,这一次,国际环境和围绕赛事的氛围已大不相同,但2008年与2022年奥运会,都是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国与西方关系变化的背景下举行的。两次奥运的举办都不平凡,既彰显了中国的荣耀和自信,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升级的变化。

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十四年来,中国的发展在变,城市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风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全民参与奥运、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没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未变。

全民参与热情只增不减

家住北京的退休职工李先生至今回忆起十四年前北京奥运会时的经历仍激动不已,他告诉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成为一名社区的志愿者,学英语、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参加活动等。奥运会结束后,他曾多次参加上万人参与的太极武术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掀起了全民体育健身热,2009年,为纪念北京奥运会一周年,中国将奥运开幕日定为“全民健身日”。自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体育运动健身的参与人数持续增加。

时至今日,北京奥运会洋溢在每个人心中的那份喜悦和激动仍未褪去,北京奥运会给带给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至今仍延续着。如今,北京冬奥会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全民热情。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短片《未来的冠军》中,萌娃们冰雪上玩耍的一幕幕可爱爆表,短片中一位1岁萌娃滑雪的场景更是萌翻网友。

数据显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已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总体目标

“如今,我也会跟着家里的年轻人去滑雪场,虽然自己不滑雪,但看着家人和别的游客滑雪也是很大的乐趣。”李先生说。

广州90后徐女士告诉本刊记者,她连续多年的冬天飞到北方看雪、滑雪。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小到大鲜少能够看到雪,对雪有一种天然的向往,近年来的冬季,她去过吉林省长白山的雪场体验滑雪,去过张家口崇礼的雪场,还去过内蒙古的雪场,现在已经成为深度的滑雪爱好者了。

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近年来,冰雪运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从原来大多为爱好者参与的小众运动和冷门运动,逐渐衍变成为大众广泛参与的时尚之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冰雪运动买单。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20年度“全国冰雪运动参与状况调查”显示,2019至2020年冬季全国约1.5亿人参加过冰雪运动,人口占比为13.9%。另据数据显示,按全国总人口平均计算,2020调查年度,人均冰雪运动消费为96.4元。

有报道称,中国是全球唯一快速增长的滑雪市场,冰雪旅游产业具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和潜力,滑雪已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兴趣之一,冰雪运动在中国呈逐步增长态势。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滑雪场的数量从270个增至770个。

北京市体育局还连续举办了七届北京市民大众欢乐冰雪季活动,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活动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达到3100多万,冰雪运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因为有了冰雪运动,冬天不只是寒冷。因为有了北京冬奥会,人们对未来的冰雪运动、冰雪旅游有了更多的期待。

奥运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影响更不容小觑。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创出佳绩,田径运动刷新历史。在大众体育项目不断冲刺拼搏的同时,中国在滑板、蹦床等一些小众体育项目上也逐渐崭露头角、创下好成绩。

近年来,中国的冬季运动项目更是得到迅猛发展。数据显示,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共参加了53个小项的角逐,约占项目设置总数的一半,另有49个小项缺席。这是此前中国代表团冬奥历史上参加项目最多的一届。

平昌冬奥会结束后,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参赛、全面突破、全面带动”的目标。其中,全面参赛意指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全面建队、全项参赛。

首都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设委员会委员钟秉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范围内,中国夏奥会到冬奥会十四年的间隔,是非常快的一个进程,这背后的原因正是自2008年以来中国体育发展带来的成就。从北京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运动参赛项目数量在整体增加,一方面关注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也在增加。

“奥运改变我的生活方式”

“自从京张高铁开通以来,这两年我如愿以偿变成了双城族,回家很方便。”家住张家口的80后小玲告诉记者,几年前她就在张家口买了房,但是北京的工作发展很好,她一直谋划着双城生活,但苦于之前的交通不便,通勤时间太长。

1月上旬,一列以冰雪蓝为基调、点缀着雪花和滑雪剪影的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从北京北站发车,一小时后抵达了雪山木屋造型的崇礼站。

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于2019年12月正式通车,河北张家口自此正式进入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京张高铁开通以来,不仅方便了往返于北京、张家口的人,还促进了张家口崇礼的冰雪旅游发展。

坐着高铁去滑雪,已经成为冬季里不少游客的一种时尚活动。“早就想去崇礼滑雪,但一直苦于交通不便,打车或乘坐大巴车的路程差不多要花费半天时间。”北京一位上班族对记者说。

“交通的方便会提振消费者的旅游复游率、复购率,对奥运场馆周边的一些自主经营的小滑雪场等旅游产品项目都将带来好处。”崇礼附近一家民宿的经营者表示。

跨城高铁的便捷之外,城市内的轨道交通也在冬奥会的带动下得到相应发展。2021年底,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亦称“冬奥支线”开通运营,北起模式口站,南至新首钢站,为人们到冬奥会场地首钢园提供了多一种抵达方式。

北京冬奥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带动区域建筑、体育、信息科技、交通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上下游产业也会随之被推动起来,同时也将推动交通等产业的发展更加完善。

城市发展焕新的蝶变

北京中轴线上,为冬奥会兴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龙形水系相映成趣,人们在这里嬉戏玩耍;在北京西部,百年首钢曾因奥运而搬迁,又因冬奥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园区西南部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成为最抢眼的打卡新地标;在北京西北的延庆区,依山而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宛如一条游龙飞腾于山脊之上......

北京冬奥会主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夜景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鸟巢、水立方等一众国家级场馆地标进入大众视野,民众从中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蝶变。如今,多了“冰丝带”等一批新地标,原来的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等夏奥场馆在冬奥筹办的近7年间实现了改造升级,成为具备冬夏项目场地双向转换能力的“双奥场馆”,民众感受到了城市焕新的节奏。

“北京奥运会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的洼里村。”家住北京的汪先生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出现以及自北京奥运会之后多年来的点点滴滴变化都看在眼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感慨道,从普通民众的视角来看,北京奥运会对人们生活有很多影响和改变,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城市地标的兴建就是一个典型,成为了市区内可供人们日常休憩游玩的好场所。

首钢园内的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史凯 / 摄)

2008年,运用高达11万吨钢材建成、建筑费用高达23亿元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成为北京奥运会实实在在的硬件设施,改变了北京中轴线的天际线,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进取的中国。那一年,北京奥运会投入使用的场馆共31处,其中12个新建场馆、11个改建场馆和8个临建场馆,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至今都是历届奥运会中的“大手笔”。

北京奥运会后,特意为打卡“鸟巢”、水立方而到北京旅游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十多年来,“鸟巢”吸引着各类大体育赛事、演唱会、文艺演出等活动的举办,水立方吸引着人们到此游泳戏水。如今,很多冰雪旅游者早已经将打卡冬奥场馆的计划提上日程。对于很多人而言,动用新技术、植入新科技的冬奥场馆吸引力十足。

位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钟秉枢对记者表示,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中国经过了14年的发展变化,对比日本和韩国来看,日本在东京举办了2020年夏季奥运会(因新冠疫情延至2021年举办),1998年在长 野举办过冬季奥运会,时间间隔了23年;韩国汉城(后改为“首尔”)1988年举办了夏季奥运会,2018年举办了平昌冬奥会,间隔了30年;只有中国的夏奥会与冬奥会之间间隔的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快。

“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实际上意味着一种现代化进程的提升。因为夏季奥运会项目对人的要求、装备的要求、环境和条件的要求都比冬季奥运会项目相对要简单,很多项目都可以在室外进行。包括很多国家举办的夏奥会,游泳、跳水等项目也都是在室外进行。但是冬奥会虽然有的项目在室外进行, 但对室外自然条件的要求非常高,难度、高度、坡度,雪的质量、风速、温度等要求都很高,这就意味着所需的设施建设要求会很高,如果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程度,就不可能举办冬奥会。”钟秉枢说。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一行曾到首钢园区参观考察,对改造后的“四块冰”赞誉有佳。北京冬奥会之前,英国运动员领队杰米?马修曾表示,首钢园的大跳台是全球最好的赛道之一,运动员们都感觉很棒,期待能在这条完美赛道有更好的发挥。

2月8日,在首钢大跳台比赛的谷爱凌

位于首钢园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冬奥会新增小项,中国女运动员谷爱凌、杨硕瑞,男运动员何金博均在此参与角逐。2月8日,谷爱凌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以一套近乎完美的动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了本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赛后,她对首钢大跳台这个赛道赞不绝口。

多国运动员都对首钢大跳台称赞。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冠军比尔可?鲁德表示,“2019年沸雪世界杯我就在这里滑过,我也获得了金牌,我觉得它非常棒,再次来到这里,我可以展示大的动作技巧,第二次在这里赢得金牌,真的特别棒。”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的文章曾写道:这里曾是国有钢铁厂,帮助中国成为钢铁生产的全球领军者,如今庞大的厂区已被改造为城市绿洲,锈迹斑斑的工厂和机械被保留下来,但其余的空间,被草坪、如同镜面的池塘和大量植被填满。

本刊记者了解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结束之后,首钢滑雪大跳台将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它也将继续保留比赛和训练的功能,并且会向公众开放。未来还会有极限公园,VR综合体验馆,特色咖啡馆,特色精品酒店,相继登场,首钢园也将成为城市更新的典范,实现它的新价值。

冬奥会的举办,不仅给人们留下丰厚的场馆资源,还掀起了全国各地冰雪资源建设热。在冰雪运动的热潮之下,中国冬季运动场馆设施建设仍在不断发力。《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 (2016-2022年)》提出了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其中新建不少于500座的“小目标”。

北京冬奥会不仅带动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而且对于树立中国大国形象、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改善中国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