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冷资源”如何变为“热经济”?独家专访冬奥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设委员会委员钟秉枢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史凯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5:00 | 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年北京十渡被大众发现之后,很多人都愿意去游玩,但很多自驾游客在十渡玩一趟,野餐完之后就开着车走了,并将垃圾扔在那里。当地人不但没有受益,还得去打扫卫生。现在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 山,就要想方设法吸引来玩的游客住下来,那么也就需要很多项目设 施和旅游产品的建设,包括露营基地、房车营地、漂流项目、登山项目、定向越野项目等。暑期家长带着小孩来体验定向越野项目,一天时间不够需要两天,那么就得住下来。

所以冰雪运动搭乘“美丽中国”建设,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过程中,将之有机融入其中。未来这也有赖于当地的服务商、场地提供商等对这些方面有更好认识,将不动的资源变为可变现、可吸引人住下来的财富。

时代面孔:您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设委员会委员,请您谈谈冬奥会场馆等资源在可持续性方面有哪些发力点?

钟秉枢: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布置是否和它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是考验一个地区体育发展能否融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里约奥运会结束后,一些场馆都长草了,没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国内一些大型场馆在大型赛事活动结束之后,也有一些由于利用不当而给地方财政造成负担的案例。

所以新建场馆就要考虑后期的运营和管理,后期运营方要参与到场馆的设计和建设当中。对于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比如张家口崇礼、北京延庆区,因冬奥会而建设了很多场馆,使得人们关注这些地方,愿意去这些地方。基于场馆的建设,这些地方有吃有住,设施齐全,未 来如果再把赛事活动搞起来,有了丰富可看的项目,那么就被完全带 动起来了。一般来讲,围绕大型赛事活动场馆建设的同时,周边还要 建设很多可供举行小型赛事活动的配套辅助场馆,与大型赛事活动场 馆有机结合。

北京冬奥会恰恰注意到了这些方面的有机配套,除了对当地或周边的社区开放来吸取旅游资源之外,重点考虑是否可利用进行重复性的举办赛事活动,这很关键。而且不仅只有国内赛事,未来还要引入国际赛事活动,这是一个通盘计划。与此同时,场馆不能只有比赛、只有观众,还要成为国家队的训练基地,这样就会常年在此进行训练,因此还可能吸引高水平的群众、吸引国外的运动队来,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法国巴黎,举办过世界杯比赛,他们现在一个职业俱乐部的训练基地是由政府投入、场地投入建设的。现在这个职业俱乐部每天对社会开放,可购票参观,还可以到著名运动员的更衣室内参观拍照。这些场馆既是游客参观的地方,又是球队训练的地方,还是比赛场地。

所以场馆的综合利用既要吸引品牌赛事活动、国际赛事活动,还要将其变成一个训练基地,实际上就是将一个原来偏僻、不知名的地方,变成一个以体育或体育旅游为卖点的旅游及度假胜地。对于北京延庆、张家口崇礼而言,就看未来能否将现有的场馆逐步建设改造成一个体育旅游胜地,能够吸引更多的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