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他用音乐替大众呐喊!纪念聂耳诞辰110周年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史凯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5:00 | 92 次浏览 | 分享到:

聂耳的音乐之旅从昆明就开始埋下种子。儿时母亲哼唱的傣族小调、家门口老师傅拉的二胡、学社里的洞经音乐等都深深烙印在了他的骨子里,成为他日后音乐创作的养分。

聂耳自幼生性活泼,除了在校认真读书外,对音乐、戏剧、文学、美术和体育都有着广泛的爱好。小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他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1924年,少年聂耳加入云南求实小学学生乐团与教师的合影(前排左边弹三弦者为聂耳)资料图片

1930年7月,他只身来到上海“云丰申庄”当店员,具体工作是采办、包装和寄发纸烟,由店里供给食宿,起初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工资,生活非常清贫。次年3月,聂耳报考了黎锦辉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成为乐队练习生。

聂耳与影片《渔光曲》的主创人员在象山县石浦海滩合影

哪怕远在离家几千里的上海,家乡和母亲依然是聂耳舍不掉的牵挂,丢不了的思念。1934年,在上海大展拳脚的聂耳在给二哥的家书里说:“我近来是了不得的红了!但又有些百感交集,我实在太想家了,问母亲安好!”

那时候,聂耳想家,但他不能走,他必须为国家做点什么。聂耳曾在写给他母亲的信中,回答他母亲向他提出的婚姻问题时很明确地说:“我是为社会而生的,我不愿有任何的障碍物阻止或妨害我对社会的改造,我要在这人类的社会里做出伟大的事业。”

聂耳用他的琴,他的旋律,划破苦难中国黎明前的黑暗,用胸中的呐喊发出中华民族浩荡心声。他的音乐作品,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