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张小泉,器不正,何以气正???“老字号”的“堕落”,问题不是刀断了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老怪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6:00 | 1 次浏览 | 分享到:

原创 神州时代面孔 时代面孔官微 2022-07-21 14:27 发表于北京

很多知名的老字号,冷不丁的就容易“火一把”。

但往往又是那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火。

就像这几天的张小泉。

640 (3).jpg

拍大蒜断了一把刀,菜刀不能拍大蒜,不建议横拍,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剁鸡刀被弹飞……

一个345年的刀剪“老字号”,

在一波又一波互联网舆情里,斯文扫地,碎成一坨。

但,号称恪守“良钢精作”祖训的张小泉,问题只是“刀断了”吗?

作为“刀剪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640 (5).jpg

张小泉“传承典范匠心之作”的主打产品系列,叫“鬼冢”。

鬼冢?鬼冢?对,就是叫“鬼冢”。

什么鬼?没文化的,可以理解成是什么“鬼的墓”?

有点文化的,可能听说过这是某些国家能见到的姓?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里,难免就是个“魑魅魍魉”。

作为获得原产地注册保护的“中华老字号”,

张小泉今年当季产品系列,叫“不正”。

不正?是的,真的就是不正。

640 (4).jpg

还附带一句,“器不正,气正”。

拍不了大蒜,剁鸡断了刀,的确是“器不正”?

国人切菜方法不对,要像米其林那样切,才算“气正”? 

传承几百年的老档口,可能真的是“活久”了才能如此“见”。

再说说,张小泉的几款零售菜刀。

一个叫“北宋大马士革”,是小厨刀。

看上去,就是菜刀。

一个叫“日本复合钢”,是斩切刀。

看上去,还是菜刀。

一个叫“山特维克”,是切片刀。

看上去,更是菜刀。

这还是中国传统老字号的“菜刀”吗?

这还是老百姓用来切菜做饭的刀吗?

所以,张小泉的问题,真的只是 “刀断了”吗?

毛主席曾说,“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

在张小泉公司的官网上,也强调:“继承和发扬‘良钢精作’的祖训和精神,锐意进取,不断突破自我。”

但近年来,像张小泉这样,有些“堕落”的老字号,并不罕见。

前有全聚德跌落神坛,后狗不理无人问津;

先有老牌许留山关店,继老牌秋林被破产;

再有冠生园霉变月饼,还金华火腿浸农药;

满北京的涮羊肉品牌,雨后春笋,东来顺,却成了“最不顺”的那一个;

全中国的酱料品牌,大步前进,王致和、六必居,却还只是“?咸”。

……

“堕落的”老字号,还真不止一个两个。

也许,老字号们也努力过、也创新过、也改革过。

茅台自不用提。

回力,强硬地走出了一波又一波“复古潮流”,中国“古”潮流也走向了世界。

恒源祥,“天字号”,“全球造”,“全球卖”。

云南白药,不止药,还有牙膏,一个药企有了横跨11个品类的品牌价值。

老字号也多次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同仁堂、全聚德、老凤祥、张小泉……

曾经是资本市场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但,还是没有改变老字号“堕落”的事实。

全国老字号,1600多个,20%勉强维持,70%勉强盈利,10%能算发展。

历史上的“老字号”,其实能统计出来的有超过16000个。

中华老字号,

是历史悠久、世代传承;

是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是社会认同、金字招牌。

没有产品、技艺传承,何从谈起老字号?

没有文化传统的底蕴,又何谈老牌信誉?

没有市场和消费认同,更何谈品牌发展?

这些没有,才是老字号的真堕落;

这些没有,才是张小泉的真问题。

脱离传承、底蕴和市场的创新,

解决不了“老字号”的新问题。

脱离传统、文化和信誉的改革,

哪怕是通过上市成为公司治理规范、管理机制健全的“现代企业”,

老字号,也仍然会“堕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