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李晓林:公益慈善事业是毕生追求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张山卉 | 发布时间: 2023-07-08 23:07:00 | 54 次浏览 | 分享到: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连续十一年保持公益慈善组织透明指数全国第一。

至纯至净,让人敬佩,吸引了更多企业家加入到这个“慈善”行列。一位叫陈沙立的海外华人的捐赠,让李晓林格外记忆犹新,“他出生在泰国,生活在加拿大,却十分信任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连续几年持续捐款,总额达到数千万。”

2022年年初,一首曲调温暖的公益歌曲在网络音乐平台上线:“再远的山,也挡不住我们坚定的脚步,并不是那里有美丽的山花。再偏的村,也拦不住我们执着的行程,并不是那里有迷人的炊烟。通往乡村振兴的路,让每个人都不落下是我们的目标;饮水思源,济困扶危的善举为我们导航。你可能不知道我是谁,我却始终惦念着你。我知道你有一个梦,你可能不知道,那就是我们共同的梦。”

这首歌叫《一个都不落下》,作词者,就是李晓林。他用这样一首歌唱出了为乡村振兴接续奋斗的使命感,也唱出了自己推动共同富裕的愿望和决心。著名歌手、音乐人胡海泉得知后,感同身受,并再次谱曲、演唱《一个都不落下》,计划2023年初上线。

4_副本.jpg

在这样的坚持和坚守中,转眼又是一年,这已经是李晓林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第二十七年。

一个人,一位企业家,一名心怀善念的慈善家,数十年坚持不懈,究竟能撬动多少的公益力量?又能真实改变多少命运的轨迹?

目光炯炯的李晓林,坐在我们镜头前,用温和却有力的声音,讲述了他的故事。五十四年奋斗历程,二十八年公益行动,他给出自己的答案。

问答部分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了与公益慈善相关的内容,您认为这些内容对慈善事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哪些方向和思路?

李晓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同时有数十处内容与公益慈善密切相关,为新时代新征程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基本依据和远景目标。

首先,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目标提供了战略指引。“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是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使命,慈善组织应继续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并在开展慈善工作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和发展水平,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体系和机制。

5.jpg

其次,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内容为慈善事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路径。例如,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乡村振兴、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妇女儿童权益、残疾人、传统文化、就业、生态环保、法治等领域,虽然以前是慈善事业重点参与的领域和范围,但是这次强化和增加了服务领域和范围。同时,二十大报告关于分配制度的重要论述,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明确了路径,特别是对发挥慈善事业优势,优化三次分配、完善分配制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慈善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协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其中社会组织协商包括慈善组织在内,这对慈善事业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

记者: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吗?

李晓林: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是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民建中央发起并负责日常管理,于2007年3月在民政部正式注册成立的全国公募基金会,引导民建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开展以乡村振兴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主的“思源工程”活动,助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多年来,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的关心领导下,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始终注重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建设,先后荣获40多个奖项,透明指数连续11年位全国第一,其中国家政府级最高奖项14个,“思源阳光计划”、“思源沼气”、“思源救护”、“思源爱的分贝”、“思源教育移民计划”项目及两位慈善人物先后7次荣获民政部颁发的国家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2008年,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我作为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6_副本.jpg

未来,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将继续弘扬“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公益理念,接续开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乡村发展、生态环保、应急救援等工作,不断为发挥慈善事业“三次分配”作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现在对于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来说,最核心的项目是哪些?为什么会将力量着重放在这些项目上呢?

李晓林: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今后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方向目标。今后,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继续围绕上述领域,对正在开展的公益深耕细作,横向、纵向发展,不断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低收入群众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而接续奋斗。其中,包括“思源空中课堂”、“芭莎课后一小时”、“扬帆计划”、“小小主持人”等文化教育项目,“思源救护”、“爱的分贝”、 “天使妈妈”、“温暖童心”等大病救助项目,“‘三品一标’认证”、“定心丸”等乡村发展项目等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