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优化营商环境新招频出 人才服务更有吸引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0:54:00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7月13日,从空中俯瞰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自挂牌以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武志伟摄(人民视觉)

6月17日,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税务局工作人员把税收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刘建平摄(人民视觉)

4月13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审批“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区,工作人员指导群众办理相关事项。郑飞华摄(人民视觉)

7月15日,在安徽省铜陵市农业经济循环园白姜企业商品展示厅内,铜陵市义安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向企业介绍铜陵白姜产业资金补贴相关政策。陈 晨摄(人民视觉)

今年,北京老万清洁供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创立已经满36年了,如今,背靠中关村研制高新技术产品,享受着减税降费的政策和帮助融资的服务,公司的市场更是开拓到海外。公司总经理邢立力感慨地说,“我们公司的发展进步,与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息息相关。”

“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优化环境助力招才引智……近年来,中国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速。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下降,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624.3万户,较2020年增长27.3%,较2019年增长22.8%。

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前10个经济体之列。

政务服务更省心

“近期,我到光谷办股权变更,听同行说以前需要先后跑几个窗口,需十几个工作日。这次我只跑了一个窗口,仅用半天时间就一次性办完了手续,真是太方便了。”在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开公司的范宏(化名)说。

这次,范宏所享受到的改革红利,是光谷在今年初启动的自然人股权变更“一事联办”改革。

啥叫“一事联办”改革?

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商事登记和社会事务中心主任郭江对本报介绍说,就是按照“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人办理、一次出件”的模式,将自然人股权变更涉及的企业登记窗口与涉税窗口深度融合,实现90%以上的低风险自然人股权变更办理从至少11天压缩到最快半天。

据了解,过去办理这一事项采取先办税后办企业变更登记的流程,由于部门之间信息不通,企业需要在税务部门及登记部门之间往返跑,分别填报表格,重复报送资料,至少11个工作日才能办完。

如今,窗口工作人员通过“双机一屏”工作模式,能同时操作企业登记系统和税务管理系统,信息在两台主机间“跑路”,无需企业在窗口间辗转。

“在营商环境一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提供的政务服务越省心,市场主体和群众就越满意。”郭江感慨地说。

像光谷这样,多地正加大创新力度,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改革商事制度,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缩短办事时限,使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激发创业热情。

帮助企业缩短投产时间、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为此,在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工业投资项目试点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排污许可证并联办理,为企业投产至少节约了1-2个月的申报时间。

“不敢相信这么快就办完了,真是太快了!”康融东方(广东)医药有限公司的杨女士这样感叹地说,没想到公司知识城新厂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和排污许可证这两个证书,办理下来只需要这么短的时间。

缩短流程只是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的一个环节。企业项目“信任筹建”“智能秒批”“拿地即动工”,政务服务“24小时在线,全天候、不打烊”,人才服务“上管老、下管小”……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打造了一批营商环境品牌。

2021年,历经3次升级的黄埔营商环境改革升级迎来4.0版,该区出台168条有力举措,打造“黄埔Smile”营商品牌。

“我相信一家要创新的快速成长企业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结缘,是因为这里本身就拥有非常好的创新土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这样评价说。

数字化服务更精准

依托数字技术,打造“移动办事”,让企业办事由“动脚跑路”向“动手上网”转变……随着多地数字政务建设的加速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场主体明显感受到办事速度在加快、服务温度在提升。

在山东济南,正发挥大数据驱动作用,以场景为牵引,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过去需要奔波多趟办理的手续,现在借助网络几乎实现了“不跑腿”办理。

山东耀华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成伦给笔者讲了过去办理执照的经历。

“以前,我们需要拿着手续去现场办,如果哪个地方有问题还要回来改,改完以后重新去办,反反复复很麻烦。现在不同了,在网上就能提交材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哪里需要改,有什么问题在网上就解决了,节省了很多路上时间。”林成伦说。

在大数据的助力下,政务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可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通过平台汇总,我们对辖区内200多家企业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服务,这是大数据创新应用所带来的新变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民认为,大数据平台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用很大。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更好地跟进服务企业项目,过去需要到现场跟进项目进度,回来还需要汇报开会,现在有了智慧管理平台,坐在办公室就能查询项目进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