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解码“元宇宙”

来源:中国青年网 | 作者:中国青年网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14:00 | 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在游戏《我的世界》里举行云毕业典礼,弥补了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参加校园毕业典礼的遗憾。一些基于区块链和NFT技术的游戏,通过转让、交换、出售、交易游戏中的数字资产获得收益,激发玩家的创作欲望。例如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沙盘虚拟游戏“The Sandbox”,创作者可以创作3D像素化资产,并以NFT形式出售。对玩家而言,他们精心打造的“沙盘世界”,是一种虚拟世界的艺术品。在影视、动画、音乐等领域,在元宇宙技术的加持下,大大加强了观众的沉浸感、体验感,对于文艺影视作品情感表达的把握感知也更为细腻、准确。有人畅想,未来通过元宇宙技术,观众可以直接参与影视故事构建。这无疑对文化行业是一种重塑性力量。

今年以来,国内外一些互联网企业发行的多款社交类App, 都瞄准了“青年元宇宙”赛道。这些社交App推出了“捏脸”“装扮”等自定义形象功能,赋予虚拟人物更多元、更真实、更鲜明的个性色彩。用户可以备注、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关注内容等,平台也会根据用户画像,推荐更加匹配的内容,向他们推荐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好友。青年群体既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也有着探索世界的好奇,元宇宙更贴合青年人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渴望“近距离交流”“面对面交流”的社交需求。

“青春元宇宙”会是什么模样

元宇宙所承载的虚拟-现实社交功能,与95后年轻人渴望通过“线上+线下”社交、结成趣缘群体的需求是相契合的。新一代年轻人喜欢表达展示自我、创作欲望强烈、注重文化消费,对文化产品的内容原创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要求较高,这些特点也为元宇宙提供了可期待的发展环境。

在符合互联网金融、著作权保护、数字空间存储安全等领域监管合规要求的前提下,面向年轻人、95后的青春元宇宙,可在“社交属性”“创作欲望”“文化需求”三个方向发力。例如可以推动“元宇宙博物馆”“元宇宙讲堂”“元宇宙音乐会”“元宇宙招聘会”等多场景的落地,对接青年在就业、婚恋、求学等方面的需求。又如,可以与知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一起开发内容和形式更为多样的数字艺术藏品。让更多青年创作者在平台上进行原创设计,或在平台授权IP的前提下,对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给青年提供创新、创造、创效的新通道,激发更多年轻人的创作热情。还可以通过在网络视听、数据库出版、线上直播,让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以年轻新颖的形式出现,拓展产业化边界。

目前,一些数字藏品的开发中,也存在着设计同质化、原创性不足、受众定位模糊等问题,可以深化拓展与文博单位、艺术院校、互联网企业等不同主体的合作网络;围绕不同主题,实现优质内容、优质藏品的长期供给开发,挖掘数字藏品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展览内容和展线布局个性化定制,实现从单个的“云展品”,向更能体现个人审美趣味、文化品位的“云特展”“专题展”深化,为年轻人打造网上精神家园。

元宇宙走向现实,面临哪些困难挑战

元宇宙催生了社会关系的新形态,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元宇宙打破了虚拟现实的界限。有资料显示,Meta推出的元宇宙游戏自去年年底上线以来,发生过多起“线上性侵”事件。元宇宙构建的虚拟世界,既是现实世界的映射,也超脱于现实世界。随着虚拟空间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深化,如何定义、处理虚拟世界的不法行为,是将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其次,当前,元宇宙的基础,例如区块链、量子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去年以来对元宇宙的布局造势,不乏存在“蹭热度”“造概念”的情况。一些主打元宇宙社交游戏概念的应用,游戏界面、交互社交、自定义开发等功能还不稳定,就“匆忙上线”。个别打着元宇宙社交旗号的App陷入侵犯用户隐私、虚拟装扮涉嫌抄袭的争议。还有软件打着“元宇宙”的旗号,提供增值服务,涉嫌虚假宣传和营销。在“万物皆可元宇宙”的热度后,对元宇宙“回归理性”“挤出泡沫”的思考,正在形成共识。

国内外针对元宇宙应用产品的合规开发、用户数据和隐私保护、NFT交易监管,正呈现逐步完善的态势。当前NFT、数字藏品存在着投机溢价和金融化的苗头,已经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21年10月,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杭州互联网公证处联合国内的蚂蚁集团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共同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坚决抵制数字文创产品的恶意炒作行为。

另外,国内数字藏品“上链”类型主要是联盟链和私有链,随着行业分化和头部集中,一旦中小企业运营的平台关停倒闭,“链”上的数字藏品面临丢失风险。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在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上,提出“文博单位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随着一些“NFT被盗”“二手交易被骗”等事件频发,一些青年人对数字藏品艺术性、交易平台资质和安全性缺乏充分了解,在“二手暴富”的引诱下争相入场,盲目跟风投资“被套”。在文物藏品和知名艺术家作品之外,如何保护“草根创作者”的原创成果,也是即将面临的新课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