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冬奥落幕,一“墩”难求一“融”难买仍在持续,抢购潮背后折射出了什么?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史凯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32:00 | 19 次浏览 | 分享到:

彰显浓厚中国文化内涵和鲜明中国特色的不止“冰墩墩”,以中国灯笼为设计原型的“雪容融”亦如此。

2019年,吉林艺术学院大三学生姜宇帆设计的中国灯笼形象吉祥物从全球征集的近6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前十名。出生于1998年的姜宇帆,设计理念源于东北过年家家户户挂上的大红灯笼。最终“雪容融”的形象被正式确定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

雪容融设计者吉林艺术学院大三学生姜宇帆(图片来自网络)

“雪容融”头上的头饰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如意,灯笼和如意联合在一起象征着吉祥和幸福。灯笼上的和平鸽既参考自纹样中的“如意纹”,也借鉴了中国剪纸的艺术形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面部的雪块既有着“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雪容融”的名字也深意十足,“容”表示包容,“融”表示融合,寓意包容互鉴,相知相融,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雪容融从里到外尽显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同时体现奥运会当中宣扬的和平理念。

有网友称“雪容融叉腰动作的视频动图简直太萌了”,也有人表示很喜欢穿上精致太空服的“太空限定款”雪容融。

彰显中国特色之外,一“墩”难求、一“融”难买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于:情感联系与情绪渲染。有人说,抢购冰墩墩与雪容融,买的是一份时代背景下的集体记忆。

北京冬奥会举办正值疫情,疫情防控不得不将众多的观赛人群挡在赛场外,无法亲临现场感受体育运动,很多人便收集冬奥会周边商品,吉祥物作为一届冬奥会的象征,自然而然地激起全民的情感与情绪。与此同时,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冰墩墩和雪容融很好的唤起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当前,“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经实现,冰雪运动的受众越来越多,冬奥周边获得更多青睐也是情理之中,一“墩”难求、一“融”难买,正是冰雪经济火爆的生动缩影。

在尹向东看来,一“墩”难求、一“融”难买,不仅极大地传播了体育赛事,更重要的是使冰雪运动深入人心,使体育运动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结合,促进体育文化消费走向世界。美国NBA篮球、欧美洲足球体育赛事总是引起中国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其体育消费品如吉祥物、运动鞋等,随即成为中国年轻人所追逐的消费热点。而如今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冰墩墩和雪容融的爆火,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结合,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喜欢中国体育消费品。

尹向东认为,冰墩墩、雪容融的热销体现体育消费与产品开发的成功,体现体育消费与消费引导的成功,形成“重大体育赛事??吉祥物开发推广??消费新现象”三赢局面。

新消费的缩影

冰墩墩和雪容融成为消费热点,是时下消费升级、新消费浪潮下的一个缩影,折射出人们消费观念的新变化、消费群体的衍变以及消费行为的新趋势。

在尹向东看来,冰墩墩和雪容融成为消费热点,形成体育消费与文化消费、大众消费有机结合的新消费方式。

尹向东认为,贫困、温饱阶段的物质消费满足,围绕于“吃穿用住行”方面的功能性消费满足是首要的。而在小康阶段,特别是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吃已经不只是吃饱、吃好的问题,而是更加注重饮食文化、注重营养;穿也不只是保暖的问题,而是更加注重穿衣品位。在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精神文化消费水平也正在日益大幅提升,人们更加注重文化、旅游、休闲等精神文化消费,精神文化消费正在成为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墩墩、雪容融的热销即印证了这一点。

图片来自网络

年轻人正在成为精神文化消费新潮流的引导者和主力军。

“在商品购买时,传统消费观念会对消费品价格进行仔细对比,对消费品功能进行重点考虑,考虑核心是消费品的价格与实用性。但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与中年人、老年人大不相同,他们不是把消费品价格、消费品功能、消费效益放在第一,而是把精神文化消费享受、体验愉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尹向东说,很多年轻人甚至乘高铁、乘飞机到长沙就是为了买“茶颜悦色”奶茶。对于年轻人这种奇特的消费现象,自然有着很多争议。我们应当引导年轻人以合理、理性的消费方式追求好的、有品质的新潮流、新文化、新时尚。冰墩墩、雪容融将民族文化、体育文化、消费文化三者相结合的消费新潮流,不是以价格与实用性为重点,是以精神文化消费价值为重点,并通过从年轻人向中老年人、少年儿童“传导”的消费潮流。

除此之外,冬奥吉祥物也是时下IP经济的一个缩影。尹向东认为,将商品的IP打造成为有品质、文化和消费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这才是IP成功与价值体现的真正“王道”。

“冰墩墩、雪容融IP,会是冬奥会、冬残奥会影响力和价值的“放大器”,成为体育与文化的融合创新的“标杆”。我们希望并相信它将不是“一红而过”的爆款产品,而是不断衍生、创造更多文化价值、更多产品、跨领域的“体育文化消费”IP。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