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目前全球共有132家。其中,中国有50家,江苏占9家、居全国第一。
“灯塔工厂”群聚,折射“苏大强”硬实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3.7%、全球近4%的江苏,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网络重要中坚力量,世界500强企业近七成在江苏建有生产线。
国际形势风高浪急,产业链体系加速演变。作为国内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江苏直面变局,加速补链延链强链,增强产业链韧性。
补断点、疏堵点,畅通产业循环。开年以来,不及小拇指大的刹车压力传感器,让无锡华阳电子有限公司的产线分外忙碌。这款自主研发的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为主机厂提供可靠替代,今年出货量增至每月30万只,计划6月扩产到每月70万只。
撑起支点、以点带面,江苏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生态主导力、关键环节掌控力的领军企业。2月初,江苏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
拓上游、延下游,塑造长期优势。从“一滴油”到“一根丝”“一张膜”,沿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盛虹集团从印染小厂成长为高科技产业集团、世界500强。董事长缪汉根说,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盛虹完成“油、煤、气”三头并举、“烯烃”“芳烃”双链并进的全产业链布局,未来还将向新能源、新材料延伸。
把上下游链接成“咬合的齿轮”,江苏努力推动产业链一通到底、安全可控、精益高效。在江苏聚焦发力的50条重点产业链中,工程机械、智能电网等已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从研发设计到加工制造的完整链条。
不仅链接全国,更参与全球分工,畅通内外循环。江苏吴江,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绿色光棒智能工厂里,光棒以超180公里时速被拉成光纤;12000多公里外的墨西哥坎昆,伴随电力海缆连接,两座岛屿告别靠燃油发电的历史??以创新求发展,亨通集团从乡镇电缆厂成长为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在德国、墨西哥等建立12个海外产业基地。
壮集群、促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苏州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等4个集群入列,在工信部发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江苏占据10席、居全国第一。
从企业扎堆到园区集中,再到产业集群,江苏加快集群强链,举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母”,重点集群规模已占规上工业七成左右。
各类物料清单、库存信息在屏幕上一览无余,工人远程操控、发布生产指令,大型工程设备实现在线调度、无人作业……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汉云已成功赋能装备制造、建筑施工等80多个行业,服务超7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越来越多企业“心中有数”。截至2022年底,江苏累计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38家、智能车间1979家,“上云”企业近40万家,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
抢抓数字经济关键增量,江苏加速“数实融合”,推动实体经济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提升。
2月10日,裕太微电子鸣锣开市,继京沪深杭后,苏州境内A股上市企业突破200家;
2月23日,无锡与澳门相关金融机构签约四大类17个金融合作项目,太湖湾、粤港澳两个湾区牵手,强化金融赋能产业发展;
今年,江苏设立100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各地陆续发放……
在江苏,金融和实体经济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共同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最新数据显示,1月末,江苏本外币贷款余额2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较年初新增8665亿元,同比多增2007亿元,增量继续领跑全国。
厚植内生动力,江苏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韧性和活力。
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说,把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把数字经济作为关键增量,江苏大力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动力江苏:种好“科技树”制胜新赛道
开年,位于南京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发布“网络内生安全试验场(NEST)2.0”“国内首款内生安全200G DPU芯片”等多项重磅创新成果,为中国网络安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研地基打得牢,产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等新趋势,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江苏着眼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持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苏州实验室紧锣密鼓攻关前沿新材料;在无锡,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持续增强海洋装备自主可控能力;在连云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完成核心试验厂房主体建设;在南京,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致力打赢种业翻身仗……
“平台是科技的温床,产业是科技的果实,用好平台才能提升长果子的实力。”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说。2022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3%大关,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全国15.1%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五分之一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