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时代之变迁  立时代之潮流  时代之先声 

陈柳:90后“放牛娃”

来源:时代面孔 | 作者:董宇平 | 发布时间: 2023-07-09 11:52:00 | 4 次浏览 | 分享到:

陈柳海报.jpg

陈柳总在笑。

牵着牛在大山里走的时候在笑;盘腿坐在地上干农活的时候在笑;穿着防护服在上海送物资的时候在笑;面对镜头倾诉家人对她的担忧,依旧在笑。笑容很好看,一排白牙整整齐齐,弯弯的笑眼像盈着露水,天真又生动,往往还搭配着清脆的笑声,感染力极强,让人看着就不自觉得跟着微笑起来。

这样的笑容让人联想到童年,联想到蓝天、白云、青草地,以及一切与此相关的无忧无虑的日子。拥有这样笑容的陈柳,正是个在山野乡间成长起来的姑娘。

陈柳出生在临安清凉峰??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因为光照充足,气候湿润,盛产许多美味。春天产春笋,夏末产香薯,秋日里山核桃便落了地。

随着江浙一带电商产业的发展,天目山山区的农产品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通过互联网渠道,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与时俱进的营销思维回到农村,回到山野,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将农产品带出大山,成为山里的“新农人”。

1.jpg

爱笑的陈柳,就是他们其中一员。

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姑娘,毕业后就职于宁波一家大型外贸公司。那时候她,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每天穿着熨烫平整西装,踩着高跟鞋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

直到跟父亲的一次谈话,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家乡清凉峰特产一种黄牛,比普通黄牛的个头要小一些,憨态可掬,也被称作“马啸小狗牛”。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农机具大量普及,当地养牛的人越来越少。父亲却依旧热衷于养牛,看到村民们渐渐不再养殖小狗牛,就从别的村民手上买回来自己养,为此还关了自家的小工厂。

2.jpg

一切都被陈柳看在了眼里,她询问父亲,养牛周期长、利润薄、投资大,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父亲回答说:“如果我们不养,马啸小狗牛可能慢慢就消失了。”这个的话打动了陈柳,也唤起了她对家乡的依恋和回忆。“我爸作为一个农民都有这么强的社会责任感,那我们这些大学生是不是更应该做点什么?”

农村长大的姑娘,天生就认真倔强。陈柳调查了宁波、杭州、上海的牛肉市场。她发现,目前国内的牛肉市场大约20%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补给,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牛肉的需求也将逐步上升,牛肉市场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她觉得嗅到了商机,认识到,“如果把马啸小狗牛做成一个产业,就能带动家乡经济,同时让当地农户增收。”

2014年,经过一番心理上的挣扎,她辞去工作,收拾行李,决定回家养牛。这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姑娘,又回到了山里。这一次,她想尝试用先进的养殖和销售理念,把养牛当成一份事业来做,把“马啸小狗牛”做成一个产业。

创业不能靠空想,需要以真金白银的投入。陈柳的启动资金,一部分来自父母资助,一部分是她自己的积蓄,还有一部分是在大学生返乡创业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青年创业贷款。拿着这些钱,她把牛舍建起来,从村民手里收购了100头牛。

3.jpg

刚买来的牛圈进牛舍,清凉峰就迎来了一场暴雨,通往农场三公里的路全部被冲毁。为了不让小狗牛们挨饿,她跟家人背着草料赶到牛舍。大雨之下,牛舍就浸在水里,牛群出现了集体流鼻涕的状况,她以为牛得了口蹄疫,心似火焦??为此,她甚至做好了全面扑杀的准备。

找来畜牧兽医局检测,才得知牛群只是患上了感冒。经过一番折腾,陈柳意识到,在科学养殖这条路上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弄不明白的事情,生性要强的姑娘,就从零学起。她请教专家、有经验的农户,给农场建立了专业的防疫检测机制。

一年后,寒潮刚过,天地回暖,存栏100多头牛,可以出栏20多头。即便价格比市场上要高出不少,还是在三天内被抢售一空。与父辈牛养好了转手卖给经销商,或者自己上集市去卖不同,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陈柳,在养牛之前先进行预售,做订单农业,客户先下单,农户再养牛。这样的方式极大得降低了前期投入的成本和风险,之后的几年,牛舍上线的牛往往供不应求。

随着马啸小黄牛的名气越来越大,订单也让人应接不暇,周围的村民们也陆续加入了陈柳的养牛队伍。

4.jpg

能力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多,赚来的钱都再次投入到农产品的开发上。这几年她不仅带着乡亲们养牛,还带着大家干直播,把村里的农民们拉到镜头前。叔叔婶婶害羞,她就手把手带着大家一点点尝试。

最近她还开始忙活着用自己的牛肉研发预制菜,跑工厂、试菜,一次又一次感受那种信心建立起来又被现实打击的滋味。

七年前刚创业那会儿,有记者闻讯来家里采访,跟父亲说:“你就这么一个女儿,你给她几百万全部拿去建牛舍养牛了,这个钱要是拿去买买房子,你女儿这辈子日子都很好过了。”父亲的回答带着点骄傲:“房子谁都可以买,牛不是谁都能养的。”

七年时间过去,房价早就涨了好几倍,他们一家人的事业虽然初具规模,但仍然在投入阶段,其中少不了许多辛酸。

遇到难处的时候,陈柳也会觉得委屈,又不想跟父母吐苦水,就自己开着车出去散心。一边开一边哭,开了好几个小时,也哭了好几个小时。哭完了,情绪发泄出去了,也就想明白了。

5.jpg

身边好多朋友劝她不要再做农业了,又辛苦又不赚钱,还带着父母一起辛苦。她听在心里,却依旧有自己的坚持和判断。她曾经说,“人生短短几十年,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赚钱。做农业虽然利润是很低的,但是我们收获到的是每一个客户对我们的信任。他们非常信任我们,我们卖什么他们买什么。他们跟我讲,因为他们没有田地,不能自己去种,但是市面上只能按照价格的高地去区分品质,很被动。他们也想吃到好东西。他们跟我说,‘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就是要跟着你买好的农产品。’所以我感觉我的责任也很大。”

   相关新闻